女,52岁
肝血管瘤
年2月
介入微创治疗
住院1周
术后无并发症,食欲恢复,日后无复发
一、初次面诊
梅大妈是一位52岁的中年女性,自己做点生意,平时身体很好,不吸烟、不喝酒,偶尔跑跑步,没有肝炎、糖尿病、酗酒等疾病史。近一个月感觉吃饭胃口不好,来医院检查腹部超声发现肝脏多发肿块,最大的一个位于肝右叶,直径约5厘米,考虑肝血管瘤可能。为了明确诊断,又做了腹部CT增强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典型的肝血管瘤。
上图为患者肝血管瘤CT检查
二、治疗经过
梅大妈得知自己得了肝血管瘤,非常紧张,非常沮丧的问我:“医生,你实话告诉我,我得了这个肿瘤还能活多久?”我微微一笑,语气平和的劝她不要紧张,并告诉她:梅大妈,你肝脏上长得这个血管瘤是一种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肝脏血管畸形,也叫海绵状血管瘤。这种肿瘤生长缓慢,基本上不会恶变,而且破裂的风险也不大。你现在吃饭胃口不好是因为慢性胃炎,并不是肝血管瘤造成的,这个5厘米的肝血管瘤长在肝脏边缘,属于治疗的临界阶段,可以先观察,如果增长过快或者心理压力太大可以手术切除,也可以选择创伤只有一个小针眼的介入治疗。
梅大妈了解了自己病情,对肝血管瘤也有了正确、科学的认识,但是她心理还是很焦虑,想尽快的治疗。她想知道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有什么异同,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我告诉她:外科手术治疗,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把肝血管瘤“切掉”,这样可以根治肝血管瘤,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创伤较大,不适合有外科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介入微创治疗,在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把一根细细的管子插到向给肝血管瘤供血的动脉内,注射栓塞剂,阻断肝血管瘤的血液供应,把它“饿死”。创伤非常的小,仅仅会在大腿根部皮肤上留下一个不到3mm的针眼。
梅大妈经过认真的考虑,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决定选择介入微创治疗。把导管插到肝动脉造影发现肝右叶可见巨块状血窦聚集染色,肝左内叶可见多枚结节状血窦聚集染色,采用微导管同轴法,分别深插管至肝四支肿瘤供血动脉内,共栓入博来霉素和碘化油的乳化剂及少量明胶海绵颗粒。术后予保肝、补液、护胃、止吐及对症支持治疗。
介入术后第1天患者感觉到上腹部隐隐的疼痛,不影响夜间睡眠。碘化油及博莱霉素混合乳液能够填充于扩张的肝血管瘤血窦及末梢血管中,阻断血流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后,可使肝血管瘤转变为纤维瘤样结构,进而使肿瘤体积变小。术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基本正常,复查上腹部CT平扫发现肝内的血管瘤内药物沉积良好,肝血管瘤得到很好的控制。
出院后给她的治疗建议是:大的血管瘤可能会复发,如果再次增大,可以再次介入治疗,建议梅大妈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三月后复查腹部彩超或者腹部CT平扫。
三、治疗效果
肝血管瘤直径<5cm者,不需治疗,定期复查,随诊;肿瘤直径5-10cm者,可考虑治疗;瘤直径>10cm者强烈建议治疗。中青年人,临床上有明显的上腹部症状,或可触及肝脏肿块,建议治疗。近期肿瘤增大明显;各种原因引起的肿瘤破裂出血,建议治疗。不论肿瘤大小如何,如不能排除肝癌应予手术切除。
肝血管瘤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微创治疗都可以很好的控制肝血管瘤的生长,有着非常确切的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
绝大多数肝血管瘤不需要治疗,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肝脏B超,就可以了。海绵状血管瘤发生自发破裂大出血这种严重后果可能性较小,平时肝脏功能一般也保持正常。较小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并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舒适感。这时如果做检查发现了,不用太紧张,医师往往也不会做出任何的医学处理,但定期复查则是必要的。
五、个人感悟
肝血管瘤发生自发破裂大出血这种严重后果可能性较小,平时肝脏功能一般也保持正常。较小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并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舒适感。这时如果做检查发现了,患者不用紧张,医师往往也不会做出任何的医学处理,但定期复查则是必要的。
随着时日的推延,当肿瘤逐渐长大,压迫其他脏器、牵拉相应肌肉组织后则会出现腹部饱胀、肝脏肿大、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不适,尤其当血管瘤体积变得非常巨大之时,也可以出现由于血液内的成分在肿瘤内被过多消耗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和低纤维蛋白血症等较为严重的情况;这时需进行相应的治疗来改善病情。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尚无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药物。那些宣称无需开刀、打针,吃点药就能消除肝血管瘤的“神医”,就把它当成骗子对待准没错。
希望我的健康科普,能够帮助你了解真实的、靠谱的医学知识,尽最大程度避免疾病的困扰。#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