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睿见Economy
11月27日,第五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举行,主题为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全民健康覆盖(UHC)。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梢进行了分享。
“二十一世纪肿瘤等疾病高发,传统的中医是强调‘治未病’,《*帝内经》就提出来治未病,肿瘤等疾病的防治是否能够从中医治未病获取一些经验呢,从中获得一些发现呢?这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个问题。中医药几千年来,采用望闻问切,采用中药、方剂、药食同源进行干预,也有一些寒热虚实,扶正、治未病特色诊疗理念,数千年传承至今护佑人民的健康,中医药特点是宏观和整体,里面的奥秘尚未解释清楚,中医药的研究也是需要守正创新,也就是说既要守住整体宏观特点,同时在精准微观上面也需要创新发展。”李梢说。
李梢表示,肿瘤等复杂疾病的研究,因为都是多因素、多基因导致的疾病,中医药在整体调节上面也具有潜在的优势,复杂疾病的研究也是需要从长期还原论重归整体,从18世纪到20世纪晚期医学研究主要是还原论的时代,如何重新找回整体?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非常重要,也是新的历史机遇。但是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重现生命大的图景,认识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这是Science提出来未来最具挑战大科学问题。所以说,无论是复杂疾病的研究,还是中医药的研究,都面临着方法学的挑战,就是需要建立系统性研究方法。
“以胃癌防治为例,我们国家胃癌占全世界大约44%,而胃癌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到了晚期生存率极具降低。但是我国胃癌早诊率长期以来是低于10%,所以说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现代医学胃癌高发很重要的原因有胃炎,胃炎到胃癌,肠炎到肠癌,肝炎到肝癌,传统医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帝内经》就有脾胃之间、寒温不次,大聚乃起的说法。同样是胃病患者,中医有寒热虚实等等不同的区分,无论现代医学还是传统中医,都没有很好解决胃癌防治的问题。中西医医学各有各的特点,现代医学强调在微观局部上面找到实体,传统中医强调的是关系,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找关系。但是现在胃炎怎么转成胃癌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李梢说。
李梢表示,自己从年提出来中医药是和分子网络调节机制具有可能的关联,也就是说怎么样找到这个整体,同时在微观上面要把它弄清楚,这样的话就可以表征为生物网络,在年的时候,提出来基于网络肿瘤精准医学,就是说宏观、微观都有多层次的网络,而且互相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把网络解析出来,就有可能更好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
“网络本身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构成复杂生物系统的基础,无论是基因还是基因产物、细胞等等,都是处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同时,网络也是分析复杂生物系统重要的方法,信息学里面有复杂网络等方法可以进行分析。中医药共性机制也是作用于同样的人,人内部是复杂的生物网络,所以说复杂生物网络研究有可能会对中西医内在本质加深认识。”李梢说。
从生物网络的角度能否实现胃癌“治未病”?在李梢看来,胃炎转化实际上是长期的过程,10—30年。难点是什么呢?它是小概率、长时程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型增生就是癌前病变,但是癌变率只有每年0.6%,究竟什么人什么时候癌变很难找到,这些人都是散在于人群中,找不准、发现晚就导致危害很大,发现了以后,90%是属于进展期,生存率极具降低。
“基于生物网络构建胃癌中西医精准防治系统,希望找到癌变的特征、时间节点和防治药物。形成智能早筛、极早诊断、精准早治体系,希望能够实现对胃癌发生找得准,防治早和效益高。”李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