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是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日以“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为主题,旨在向公众科普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呼吁广大家庭及时、规范地为孩子接种疫苗。
一直以来,接种疫苗都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得以抵御各种疾病。自年我国全面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免疫规划体系内的疫苗种类和接种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四苗防六病”到如今的“十四苗防十五病”,疾病防控的目标接连实现,千万国人的健康屏障牢牢树立。乙肝疫苗正是其中的一种,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年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贵强、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医院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郑东旖齐聚《人民好医生》科普在线访谈,向大众科普乙肝防控知识,解答乙肝疫苗接种中的诸多疑问。
摘帽“乙肝大国”,疫苗功不可没
乙型肝炎(全称“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不少人谈“乙”色变,因为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元凶”之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77%和84%。“肝脏的代偿能力十分强大,通常得了肝炎病人没有什么感觉。然后慢慢进展,等到出现症状、感到疼痛,已经是肝癌晚期了。”王贵强提醒道。
正因为乙肝的危害不容小觑,乙肝的防控关乎每一个国人的健康。然而目前,我国乙肝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仍位居我国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前三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王贵强介绍到:“我国现存慢性乙肝病*感染者约万人,其中-万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毫不夸张的说,乙肝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
尽管如此,乙肝防控并非无计可施。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均指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感染的最佳手段,新生儿是疫苗最主要的接种对象。郑东旖在访谈时表示,这是由于新生儿在感染乙肝病*后慢性化的风险很高,1岁以内感染的婴儿约90%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而且常常步入“乙肝黑色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且发病年龄大大提前。因此医生建议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如果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妈妈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就要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说乙肝疫苗就是新生儿的“人生第一针”。同时由于乙肝与肝癌的高度相关,接种乙肝疫苗也可视作肝癌预防的第一道关。
在过去20年中,疫苗对我国乙肝防控的贡献有目共睹。从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到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正是得益于疫苗,我国乙肝的流行率大大降低。
可替代可选择,疫苗接种家长掌握主动权
乙肝疫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疫苗接种过程中,由于新生儿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多、排期紧,不少家长时常感到焦头烂额。余文周指出,对于乙肝疫苗,家长只需记住“”即可——我国目前规定的乙肝疫苗的标准接种程序为0-1-6,即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第二、三针分别于1月龄和6月龄时接种。针对那些因故未能按照标准流程完成接种的孩子,郑医生补充道,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即可,不需要重头接种。“但需要注意时间间隔,即第一、二针之间要大于等于28天,第二、三针之间要大于等于60天。”
随着我国免疫规划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今家长已经可以自主选择接种的乙肝疫苗类型。余文周解释道:“乙肝疫苗既有免疫规划疫苗也有非免疫规划疫苗,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自费。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而非免疫规划疫苗自费接种。”针对这两类不同的疫苗,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指出,非免疫规划乙肝疫苗和免疫规划可以相互替代,新生儿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非免疫规划疫苗来替代免疫规划疫苗。“不同种类的乙肝疫苗可以相关替代。而且根据《指导原则》,接种医生需要告诉儿童家长有非免疫规划的疫苗可以选择。家长有知情权,选择也更多了。”余文周另外补充道。
疫苗的有效性和接种后抗体检测的必要性同样是家长关心的重点。一般来说,约95%的受种者在全程接种后可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保护时效至少可达30年,原则上不需要进行抗体的检测。“但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余文周提醒广大新手父母,“就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我们建议他三针接种完以后一到两个月要去检测抗体。如果抗体阴性,建议再补种三针。”
此外,专家还对乙肝妈妈如何母婴阻断和母乳喂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双管齐下”,乙肝妈妈也可以拥有健康的宝宝。王贵强在访谈中提醒乙肝妈妈:“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造成感染。对于育龄乙肝感染者,我们要求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立即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越早越好。”王贵强还提到了抗病*治疗的重要性,“对高病*载量的母亲,我们还需要再分娩前3个月开始进行抗病*的治疗。”事实上,目前我国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已经可以达到90%,抗病*治疗的加入更再次提高了这一比例。“此前引发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