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思,取则行远,在辞旧迎新之际,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全国总结会”于年2月6日盛大召开。此次会议共设立20个会场,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肝癌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云端,会议全程共吸引了近人次在线观看。
会医院规范诊疗体系建设,如何在肝癌防治体系下推进早诊早治、合理用药的临床实践,以及如何建立规范化评估体系并在各层级联盟单位中有效推进等话题进行巅峰讨论,呈现了一场与众不同的饕餮学术盛宴。
大会特邀肝癌领域三大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陈孝平院士、医院樊嘉院医院董家鸿院士担任大会领衔主席,来自医院的周俭教授、中国科学医院的刘连新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整场主持。会议还特别邀请到中医院的蔡建强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敏山教授、医院的窦科峰教授、医院的梁*教授、海**医医院的沈锋教授、医院的滕皋*教授、浙江大医院的王伟林教授、医院的曾勇教授、医院的邹英华等教授担任会议特邀主席。
三大院士精彩致辞,开启肝癌防治体系
推进仪式按钮
樊嘉院士
会议伊始,樊嘉院士首先进行了开场致辞。樊院士表示,很高兴与大家相聚云端,回顾肝癌防治体系建设的,展望肝癌事业推进的。肝癌防治体系项目的成立是中国肝癌事业的时代缩影,本着引领全球肝癌诊治进展的愿景,秉持提高中国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使命,在*府领导下建立中国肝癌防治战线,努力提高肝癌早诊早治,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肿瘤防控目标,为实现健康中国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近年来,中国肝癌领域的学者们一直致力于肝癌早诊早治,优化用药策略,构建多学科综合治疗机制,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肝癌防治的进程,为肝癌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孝平院士
陈孝平院士表示,《“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实现总体癌症生存率提高15%,目前我国的整体治疗现状离这一目标仍有差距。面对挑战,学者们也在尝试寻找长生存肝癌患者的规律和特征证据,但截至目前并没有发现长生存的单一因素证据,而更多的是多种治疗方式的组合给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机会。肝癌的诊疗一定是多学科共同参与,以手术为基础,局部联合全身治疗实现患者更长的生存,打破以治疗手段进行分科的体制,建立以病种分科的新体系,强强联手提高肝癌标准化诊疗。放眼未来,期待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肝癌疾病的诊疗水平。
董家鸿院士
董家鸿院士表示,自年9月项目推进以来,通过远程互动的方式,在全国积极推进联盟建设,努力做到聚焦临床实践,提高诊疗规范,推动建立省级区域化肝癌多学科模式和流程,共同探索院内MDT合作模式,积极促进院内多学科的学术交流。以构建肝癌诊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为使命,旨在为我国整体肝癌诊疗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医院为龙头,医院为辐射的具有区域性特色的肝癌诊疗体系,并在体系中积极培育中青年骨干。年将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肝癌战略发展之路,推动肝癌多学科规范化管理,推进中国肝癌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造福更多肝癌患者。
在3名院士的开场致辞后,来自医院的史颖弘秘书长带领20个分会场的全体专家共同开启肝癌防治体系推进签名仪式,来自各分会场的专家代表们纷纷发表了精彩感言。
各分会场共同开启肝癌防治体系推进签名仪式
规范先行,推进多学科综合治疗
在签名仪式后,会议正式步入学术环节。回顾,展望,樊嘉院士指出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肝癌分期方案,聚焦肝癌领域前沿进展,定期更新诊疗规范。在肝癌靶向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临床面临更多的药物选择。面对众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我们需要多维度综合考虑,权衡药物获益与风险,规划合理用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抗肿瘤药物推荐优先选择医保、基药目录等药品。在年瑞戈非尼成功医保续约,索拉非尼也是医保药物,都会继续造福中国广大肿瘤患者。
对于肝癌诊疗的未来方向,我们仍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找出肝癌驱动基因,探寻多组学肝癌分子分型与治疗的关系,寻找预测药物疗效和*性的生物标志物,探索联合治疗最佳方案,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担负引领全球肝癌诊治进展,提高中国肝癌规范化的愿景使命,将在年从上而下推动肝癌防治体系的全面发展,围绕早诊早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三大核心全面推进学科能力提升,完善体系建设,并建立规范评估体系,使规范实施有量可依。继续深化医、教、研、筛、管、建六大体系,推进肝癌全程管理。
陈敏山教授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敏山教授在“规范前行——聚焦临床前沿推进多学科实践”的演讲中介绍道,中国新发肝癌约占全球的46.7%,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中国肝癌患者多有乙肝背景,且初诊时大多数为中晚期,在中国肝癌的治疗决策中也应该有中国特色,参考中国指南规范。
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特色肝癌方案,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进一步更新,分期更细,并且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主要模式是局部治疗加全身治疗。以中晚期肝癌的TACE(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为例,TACTICS研究结果显示TACE+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突破36个月;索拉非尼+HAIC治疗伴MPVTT(门脉主干癌栓)肝癌的中位OS达到22.5个月。而在二线治疗上,TACE+瑞戈非尼治疗临床获益显著,中国4个三级医疗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该方案的中位OS达14.3个月,中位PFS达7.4个月;首都医科医院的回顾性研究显示,TACE+瑞戈非尼二线治疗可以获得62.5%的客观缓解率(ORR)和81.3%的疾病控制率(DCR)。
《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等一系列肝癌专家共识的发布,为规范的实施做了很好的补充,而一线索拉非尼、二线瑞戈非尼仍然是指南共识推荐的全程基石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索拉非尼单药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中位OS已经提高到14.7个月,而二线瑞戈非尼的单药也大大优于其他药物选择,可降低死亡风险37%。而在肝癌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中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
早诊早治,合理用药,赢在整合
周俭教授
就肝癌早期筛查及治疗策略的议题,周俭教授开启了会议的第二篇章。周俭教授介绍道,年中国死亡例数前五的癌症中肝癌排名第二,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14.1%。提高中国肝癌患者生存的关键是早诊早治,而早诊早治的重要策略便是高危人群的筛查。《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指出肝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是最经济实用的措施,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而新型液体活检技术的涌现,可助力肝癌早期诊断。
在肝癌的早期治疗中,微血管癌栓(mVI)术前预测已成为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热点,ctDNA可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指出预防性TACE治疗、槐耳颗粒、索拉非尼、α-干扰素及抗病*治疗可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系统治疗时机的提前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思路,探索早期复发肝癌免疫微环境可发现肝癌治疗的新策略。比如瑞戈非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Ⅰb期研究带来了29%以上的ORR,DCR高达94%,为寻求肝癌治疗新策略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梁*教授
医院的梁*教授在“肝癌系统治疗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演讲中指出,肝癌治疗必须合情合理,所谓合情是指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即要遵循指南和诊疗规范。如何合理应用肝癌系统治疗药物,梁*教授提出三点要求:第一需严格遵循药物的循证及指南使用;第二,监控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第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药物可及性。
药品说明书是抗肿瘤药临床应用的法定依据,不能随意超适应证使用。对于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的药品用法应进行严格管理。《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将抗肿瘤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分为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的抗肿瘤药物*副作用大,上市时间短,用药经验少,且价格昂贵;而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因上市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可控被纳入普通使用级,成为临床优先推荐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同时,年,瑞戈非尼成功续约国家医保,索拉非尼也是医保药物,保证了药物的可及性,能够惠及更多肝癌患者。
有序推进,建设肝癌防治体系
肝癌防治体系项目自成立以来,立根基,谋发展,建体系,提能力,前行中离不开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与贡献。在此过程中全国40家区域中心积极发挥了学术带动作用,开展了系列专题活动,构建了区域化肝癌防治模式,医院提升诊疗能力,成为肝癌防治体系建设学科发展的践行者。在会议的第三篇章,樊嘉院士在云端对优秀践行单位进行了表彰,颁发优秀践行者奖项,并对区域中心及省级联盟单位开展的工作表示敬意。医院的李涛教授、医院的张玲教授对肝癌防治体系建设的优秀经验进行了分享。
樊嘉院士点评,肝癌的治疗手段复杂多样,多学科规范诊疗尤为重要。肝癌防治体系是高水平学术平台搭建的典范,可以高效整理区域医疗资源和学术队伍,加强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和交流。期待在未来,可以继往开来,共同助力中国肝癌诊疗工作的发展和前行,为“健康中国”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学术力量。相信未来必将大有所为,可以让更多的肝癌患者享受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
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之路
在会场专题汇报之后,医院制定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实践计划及推进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如何在肝癌防治体系下推进早诊早治、合理用药的临床实践,建立联盟协作机制,如何建立全面、科学、规范、可行的规范化评估体系并在各层级联盟单位中有效推进等问题,与会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未来肝癌防治体系的搭建提出了宝贵意见,20个会场的专家就本省的肝癌防治体系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分享,并对肝癌二线临床诊疗实际经验进行了充分的学术探讨。医院的李恩山教授、医院的陶开山教授、医院的邬林泉教授通过线上连线进行了精彩发言。
最后,医院的曾勇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非常成功无论是从肝癌防治体系建设、早诊早治,还是多学科团队的规范化诊疗上,目标已经非常明确,路线图也非常清晰。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将这些规范措施进行落地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希望全国从事肝癌研究、临床与科研的同道们一起努力,共同为“健康中国”奋斗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医院的邹英华教授也表示感谢,并寄语与会专家,我们的初衷和目的便是要将肝癌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推向全国,走向统一化和标准化。医院的医院的发展,通过联盟成立专业管理团队,借助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医疗,更快更好地将肝癌规范化诊医院。
大会主持、中国科学医院的刘连新教授最后总结陈词。刘教授说道,此次大会精彩纷呈,各位讲者倾囊相授,呈现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学术盛宴;观众们专心聆听,收获颇丰,意犹未尽。丰富的内容陪伴着大家跨过年,走进年,我们将在肝癌防治体系内全面推进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和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更多的肝癌患者。
最后,感谢参与主题讨论的主席有:中国科学医院刘连新教授、医院李强教授、医院毛一雷教授、医院任正刚教授、医院侯金林教授、浙江大医院王伟林教授、医院文天夫教授、医院窦科峰教授、医院邵江华教授。
感谢参与主题讨论的嘉宾有:医院李华教授、医院李坚教授、西安医院吕毅教授、医院宋彬教授、海**医医院王葵教授、中医院赵宏教授、首都医科医院郑加生教授、海**医医院丛文铭教授、医院李涛教授、医院刘秀峰教授、中医院沈君教授、*医院杨树法教授、医院曾蒙苏教授、福建医院曾永毅教授、医院宋天强教授、医院孙惠川教授、哈尔滨医院张玉宝教授、医院智绪亭教授、医院周乐杜教授、海**医医院周伟平教授、医院朱旭教授。
责任编辑:Linda排版编辑:Oliver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