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年新发肝细胞癌患者约85万例,我国占55.4%。肝细胞癌通常具有抗药性,传统的化疗药物对肝细胞癌不敏感。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增强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免疫力,达到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策略中最具前景的手段之一,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本医院梁宏元教授带来“晚期肝细胞癌TACE联合免疫治疗病例”,该病例中患者HCC复发,于是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其得到了良好的获益,疗效评价为CR。后AFP再次升高,PET-CT提示肝外转移,考虑PD,后更改为信迪利单抗和达攸同“双达”治疗,2个月后肿瘤减少,属于PR。唐浩文医生带来卢实春教授团队“晚期肝细胞癌的转化治疗病例”,该病例采用了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的治疗方案,该方案令晚期肿瘤降期成功,并为患者创造了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病例提供专家梁宏元教授
*医学博士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英文医学专业;年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医院介入病房工作至今;-年,美国德州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联盟肝癌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肿瘤免疫学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
病例提供专家唐浩文教授
*主治医师
*讲师
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获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
年,获得公派赴香港中文大学留学
全国吴阶平基金医学生交流计划获得者()
主持国际循证医学研究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主要完成人参研国自然面上项目等5项
获国际大会发言、摘要采纳三次(,日本;,法国;,瑞士)
学术兼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秘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器官移植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青年编委
病
例
详
情
晚期肝细胞癌TACE联合免疫治疗病例
病例介绍
患者男,52岁,因“肝癌术后2年,发现新发病灶1周”于-01入院就诊。既往史:乙肝病史5年,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治疗,2年前诊断肝细胞癌,于外院行穿刺活检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定期复查。个人史:吸烟25年。家族史:否认肝炎家族聚集现象。
-01-05肝脏增强CT(A-C):图A:肝右叶可见消融后坏死的病灶(箭头所示);图B:肝顶部新发的病变(箭头所示);图C:肝门部肿大、融合的淋巴结(箭头所示),考虑为淋巴结转移。
主要诊断及依据
1.肝细胞癌增强CT辅查:乙肝病史“快进快出”,强化方式。2.肝门部淋巴结转移3.乙型肝炎辅查:HBsAg大于IU/ml
治疗方案
-01-08cTACE(碘油3ml+洛铂20mg,法玛新20mg灌注)
-01-11给予患者索拉非尼mgp.obid,信迪利单抗mgiv。复查CT:肝顶部病变栓塞后病灶缩小,其内见散在碘油沉积,动脉期无确切强化;肝门部肿大融合淋巴结明显缩小,动脉期无确切强化。疗效评价为CR。栓塞后第三天复查AFP较入院略有下降,2个月后复查AFP降至正常并保持稳定。
后续PET-CT:可见胰头旁及左侧腋下高代谢结节,考虑肝外转移。-10-20:信迪利单抗mgiv;达攸同mgiv。
-12-28CT复查:与前片相比(-10-20)胰头旁淋巴结出现大量坏死区域,腋下淋巴结较前未见明显改变。-04-15CT复查:腋下淋巴结较前增大。
小结
患者首诊为HCC术后复发,HCC伴肝外转移,肝癌Ⅲb期,先给予索拉非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4个月后达到CR,后AFP再次升高,PET-CT提示肝外转移,考虑PD,后更改为信迪利单抗和达攸同“双达”治疗,2个月后肿瘤减少,属于PR,稳定时间4个月,现腋下淋巴结略增大。
晚期肝细胞癌的转化治疗
病例介绍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肝脏肿瘤3月”入院。
既往史:慢性乙肝病史20年(e抗原阴性乙型病*性肝炎),
HBsAg(+)、HBcAb(+)、HBeAb(+)、HBV-DNA4.9×10^2IU/ml;未规律抗病*;胆囊结石。
初始诊断: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并腹腔淋巴结转移(BCLC-C/CNLC-ⅢB)乙肝肝硬化胆囊结石
-09PET-CT:肝左叶高代谢肿块伴坏死;门静脉主干高代谢灶;肝门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肝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
治疗方案
信迪利单抗mgivq3w联合仑伐替尼8mgpoqd,6周期。抗乙肝病*治疗。
降期成功为根治切除提供机会。手术:左半肝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肿瘤细胞、淋巴结坏死。
术后3个月,原方案治疗(免疫+靶向)。MRI复查:未见复查征象。AFP:3.13ng/mlDFS:3个月
小结
患者初始诊断为肝细胞癌,于是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并进行抗病*治疗,复查AFP指标持续下降,MRI未见强化提示。综合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降期成功,为患者进行根治切除提供了机会。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淋巴结坏死。术后3个月,给予患者PD-1抗体联合TKI。MRI复查未见复发征象,甲胎蛋白指标处于正常水平,无病生存期时长为3个月。
总结
PD-1/PD-L1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被证实是诱导免疫抑制的重要通路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PD-1/PD-L1单抗)可通过阻断PD-1/PD-L1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使人体免疫系统恢复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分子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的阻断某些重要的分子通路或蛋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此外相关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之类的靶向药物能够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减轻肿瘤因血管畸形导致的缺氧、酸中*,促进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与免疫治疗产生协同作用。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能会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目前大量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正在火热开展中,贯穿于肝癌治疗的整个过程,未来的趋势更倾向于联合其他药物或方法,用于肝癌的术前或术后新辅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