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期是TopMD《约吧大医生》栏目主持人、医学科普作家子琳女士撰写,记录的是一位医生和患者的感人故事,在全网已有次阅读,上百条评论和上万次点赞。
(今日头条平台点赞及评论截图)
年12月,这篇文章荣获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很多人总会问大夫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其实大夫的成长都与患者的经历密不可分,正因如此我们才说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希望大家阅读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感人的医患故事,传递正能量!
栗光明是北京最早开展肝移植手术的专家之一,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移植感染学组委员等职务,在学术领域的头衔还有很多。早年间,医院肝胆外科工作,他的老师是就是咱们国家非常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冷希圣教授。
栗光明除了医术精湛,他的手术量也是很惊人的,人送外号“小飞刀”。每年他都能做上百例肝癌、胰腺癌手术,有太多的患者在他的手术刀下重获新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知名专家,回想起自己从医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和一路的成长经历,常常会提到一位叫张英海的患者。栗光明说一辈子都感激他。
那次采访,和我们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哽咽了,这个故事我们也久久不能忘怀,看了又看,感动了又感动……
死亡线上的救赎
故事还要从年说起。栗光明那时医院肝胆外科的一名医生。
有一天,病房里送来了一个50岁的危重男患者名叫张英海,严重的肝硬化让他必须尽快接受手术治疗。医院安排栗光明担任他的主治大夫。
图:门静脉高压症
经过详细检查,张英海的肝硬化已经导致了门脉高压症,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危急情况。
所谓门脉高压症,就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说白了就是肝硬化导致了食道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上图)。
可普通的治疗对张英海这么严重的病情来说已经没什么帮助了,只能通过切脾断流手术来解决燃眉之急。
然而这种手术其实并不容易,但后来在经过了严密的部署和小心翼翼的手术,栗光明和团队在努力之下最终收获了成功。栗光明在危急关头从“死神”手里把张英海的命夺了回来。
“老大哥,我想看到你一直健健康康”
术后的一段时间,张英海恢复的很好,生活上和健康人也没什么两样。然而他却命途多舛,到了年,距离上次手术仅仅过去三年时间,他又不幸被查出身患肝癌,来了个“二进宫”。因为信任,这次张英海就又找到了上次为他手术的栗光明大夫。
“您的肝癌如今又死灰复燃了,主要还是因为肝硬化是肝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之前的肝硬化太严重了、影响太深了,所以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栗光明给张英海做了一番解释之后,又为他查了CT,结果就发现癌细胞还没有“占领”张英海的全部肝脏。为了防止癌细胞肆意扩散,这次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切除长了癌细胞的那部分肝脏。
医院立刻为张英海安排了手术。手术过程中,师傅冷希圣一直全程站在栗光明身后,给予他鼓励和指导,栗光明就这么一点一点、小心翼翼的完成了这台手术。栗光明再一次从生死边缘挽救了张英海。
“一回生二回熟”,这种救命之恩张英海一直记挂于心,他们之间从医患关系成为了好朋友,栗光明也把张英海当成了自己一个很亲的老大哥。
出院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张英海都会来找栗光明聊天谈心。栗光明那时还总说,希望他以后能经常来找自己聊天,但不是以患者的身份来,而是像现在这样,完全就是自己的一个健健康康的老大哥。
医患间,第三次生命之托
可是后来,栗光明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四年后的一天栗光明在门诊见到了张英海,但这次他不是来和他谈心聊天的,而是来看病的。而且这次他真的病得非常严重。
检查结果显示,张英海的肝癌又复发了,很不乐观的是,这次癌细胞已经侵占了他的整个肝脏……
针对复发的肝癌,当时那个年代的医学手段可谓是“黔驴技穷”,只能通过手术再把长癌的肝给切掉。可这时一个严肃的问题接踵而来:张英海的肝脏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因为肝癌切掉了一多半,虽然肝脏是个可以再生的器官,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长出原来的大小。
对于短时间内的第二次肝切除来说,这肝脏也算是“供不应求”。
那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做介入导管治疗。但针对这么重的肝癌,这种办法也只能解决眼下,术后张英海大概也就只能活一年左右。这该怎么办?难道张英海就只能等死了吗?
恰巧就在那段时间,医院成功开展了全国第一例肝移植手术。栗光明也刚刚从那里学习回来,并准医院开展这项手术。
但那个年代并不像现在这样,技术发达了患者生病都会来找医生做手术。那时,当一个新手术问世,即使患者的疾病已经到了不做手术根本解决不了的地步,他们宁愿没得治也不愿意冒风险去尝试新的手术技术,总担心新的手术技术不成熟会在手术中发生不测。
医院即将开展的肝移植手术,竟然主动找到栗光明,希望能试一试。
当时他说的那句话栗光明至今都还记得:“栗大夫,医院救了我两次命,第三次我依旧相信你们,希望你们能给我做肝移植。虽然我知道手术当中很可能出现意外,我也很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但我不怕,我心甘情愿当你们的试验品……”
张英海是第一个主动与栗光明沟通做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栗光明除了感动更是充满了感激。能说出这种话需要很大的勇气,并不是谁能够轻易说出来。
这句话分量很重,因为它不仅体现出了医患之间的一种信任,更是一种生命之托,张英海给予了栗光明满满的信心。
那一刻他下定决心,手术一定不能有丝毫偏差,这第三次手术也一定要像前两次那样成功,让老大哥张英海能再次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回家享福。
年5月18日,栗光明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一天,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张英海做了肝移植手术。这台手术意义重大,不仅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台肝移植手术,更是北京地区最早开展肝移植的手术之一。师傅冷希圣这次依然站在他身后为他打气。
手术进行了整整10个小时,张英海的家人也在手术室外焦急的等了10个小时。当栗光明走出手术室宣布手术成功的时候,他的家人喜出望外。紧握栗光明的双手许久……
回到病房,栗光明一直站在张英海的身边直到他苏醒。张英海慢慢睁开双眼,看着自己身边这位熟悉的医生,他知道这位医生又救了自己一命,眼角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张英海伸出颤颤微微的手,紧紧握住了这个挽救了他三次生命的恩人的手。这一握,是生命的寄托。
当意外降临,他的临终遗愿推动医学前进了一大步
在那之后,张英海的这台手术成了栗光明开展肝移植的标杆。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他又接连做了第二台、第三台、第四台肝移植,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这也让他对开展肝移植技术信心十足。可就在这时,病房却突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张英海突然发高烧,被送回来了。栗光明心里七上八下非常不踏实,赶紧放下了手中的一切工作,急急忙忙跑到了病房。CT检查结果显示,张英海出现了肝脓肿,还合并有非常严重的腹腔感染。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做胆道合并症。多出现在肝移植术后三个月左右。但当时那台手术明明做的很成功,张英海也坚持吃了抗排异的免疫抑制剂药物,为什么在三个月之后竟然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腹腔感染?当时医生们都不得而知。他们只知道,这么严重的腹腔感染这次恐怕是真的没有回天之术了。都说人在临去世之前自己会有心理感应,也许这个说法真的存在。躺在病榻上的张英海感知到自己经历了三次磨难,这次恐怕是真的要走了。所以在临终前,他又对栗光明说了一番话:“栗大夫,还是那句老话,我两次的命都是你们救的,这第三次医院来做这个工作,一旦有哪天我不在了,我愿意把我的遗体捐出去供你们研究。第一能让你们知道我这次肝移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医院的一个回报。”栗光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打湿了他的白大褂……当天晚上张英海走了,栗光明非常难过,他失去了一个聊得来的老大哥,更像是失去了一个亲人。张英海去世的那天晚上栗光明整夜未眠。不光是那一夜他没有睡,张英海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一直心里都过不去这个坎儿。那段时间他思考了很多问题,也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有多么的不容易。几天后,医院的太平间里,栗光明和他的医生团队忍着悲痛与张英海做了最后的告别。三鞠躬后对他的遗体进行了解剖,正是这次解剖,让他找到了问题所在。之所以术后张英海会出现严重的腹腔感染,正是因为手术经验不足所致。胆道合并症的出现正是由于对供体(提供肝脏的人)切取技术的不完善造成。胆管的血液供应主要靠肝脏上的动脉,而当时给张英海捐肝的供体有些先天不足,供体肝脏有一支动脉血管存在变异。问题就出在了这支变异的血管上。正是因为供体肝脏上的血管变异,导致肝内胆管供血不足,出现了胆管缺血坏死,才最后导致了感染形成肝脓肿。由于原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所以医生们对如何处理这支变异的血管没有经验。于是在手术时没能妥善处理这根变异的血管,使它受到了损伤。损伤后就导致肝里一部分血管缺血坏死,继发了肝炎。而胆道合并症非常隐蔽,在早期刚做完手术后,患者都是好好的,没有任何症状表现,通常都得经过两三个月的时间,才会突然出现生命危险。这次病理解剖对栗光明的打击非常大,正是因为这个失败的手术,使得他读硕士研究生时的课题,就是肝移植胆道合并症的防治。他也因此成为国内写此方面文章最早的作者。栗光明发现,咱们国家早期肝移植的胆道合并症发病率非常高,也是主要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写完栗主任这个故事我们其实特别感慨:外科医生相比内科医生,需要有更强大的心理素质,每一台手术都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来完成,因为患者的生死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在他们的手术刀下。正因如此,患者死在手术台上或死于术后的并发症,对每位外科医生的刺激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正是在这种刺激下,外科医生们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必须要搞清楚手术失败的原因和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不让悲剧重演,不让下一个患者重蹈覆辙。很多人总会问大夫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工作这些年通过和医务工作者们的接触我们才明白,其实大夫的成长都与患者的经历密不可分,正因如此我们才说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有句话说出来可能不太好听,但却是个铁的事实:“越牛的大夫,身后跟的*就越多”。应该说成功对人的影响,有时远不及失败给人留下的影响印象更为深刻。如今肝移植手术已经很普及,死亡率也已经降低到了1%,不再是什么世界难题。但在早些年刚刚开展的时候,肝移植手术的死亡率却很客观,能达到20%甚至更高。但正是因为千万个“张英海”对医学进步的无私奉献,才能让医生们在一次次失败后找到问题所在。造福医学,造福更多的患者,让人类离死亡越来越远。张英海先生,谢谢您!在医学发达的今天,患者在医生那里重获健康是一种福报。医生们通过医治患者,提高了自己的诊治水平,也是一种福报。医患也本该就是一家人。记得在本文底部的右下角,为栗光明主任点一个“在看”,让您朋友圈里更多人看到这个正能量的故事!
本栏目为TopMD原创,版权归出品方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剪辑及修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期节目为医学科普目的,不可代替医生面诊。相关诊治信息和建议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供您参考,医院咨询专家意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