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0日,“中国肝癌防治联盟西区重庆省级联盟启动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于线上顺利举办。该会议邀请了医院张雷达教授、重庆医院杜成友教授、医院李靖教授、医院陈志宇教授、陆*特色医学中心刘宏鸣教授、重庆医院郭鹏教授、重庆医院刘作金教授、医院李德卫教授、医院苟剑林教授、医院陈应果教授、医院隆洪木教授、医院刘永国教授、医院陶锐教授、医院段世刚教授、医院张敬教授、重庆医医院肖文波教授担任特邀嘉宾,就中国肝癌MDT治疗的实践与进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精彩致辞
会议由张雷达、杜成友两位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对中国肝癌防治联盟背景进行了介绍。
“中国肝癌防治联盟”主要的工作是聚焦肝癌早期筛查模式探索,以多个大的中心为起点开展肝癌早期筛查工作。在全国的各个区域选定了知名的肝癌中心,通过规范化筛查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推动肝癌早期筛查的标准建立和流程的统一。由大型的研究和临床中心制定筛查规范,从院外到院内,从医院。
中国肝癌防治联盟推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版)》更新,促进MDT学术交流。现在肝癌的诊断和筛查都需要借助MDT的开展,进一步完善MDT能够提高肝癌的诊断率和生存率,降低肝癌的死亡率。《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版)》经过多次进行的多学科的交流和讨论,多学科联合发布。《规范》的发布过程中,感谢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的核心单位和各位专家做了大量的工作。《规范》更新的指导原则包括从需求出发、粗细结合、洋为中用、中国特色、突出重点,体现权威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肝癌规范化诊疗的推广过程中,西区肝癌防治联盟的13家联盟理事单位,发挥了中心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宣讲和推进,一方面让省内从事肝癌的临床工作者能够执行规范,另一方面也让社会和肝癌患者能够了解规范,了解如何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通过搭建线上和线下的学术交流平台,来推进诊疗规范。
重庆市联盟启动及学术活动计划
陈志宇教授介绍指出,中国肝癌防治联盟是在吴孟超、汤钊猷、刘允怡、陈孝平、樊嘉、董家鸿等多位院士和秦叔逵教授的努力推动下成立的。自成立以来,联盟聚焦肝癌早期筛查模式探索,目前已联合发起系列论坛,旨在共话肿瘤领域最新进展,聚力唱响中国声音,造福国内肝癌病患。
中国肝癌防治联盟-肝癌规范化诊疗基地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项目主办方,中国肝癌防治联盟作为项目顾问,共计40家联盟理事单位共同参与。其中中国肝癌防治联盟西区工作组由13家西部地区理事单位牵头组成。医院、重庆医院作为重庆地区的理事单位,发展了16家合作单位成立重庆省级联盟。目前西区工作组及省级联盟工作重点是完善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省级联盟架构,推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逐级落地应用,搭建合作单位院内多学科合作平台。除了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省级联盟启动会暨MDT学术交流会议外,西区还会陆续开展《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省级巡讲和包括远程会诊、手术观摩、联合查房、科研共创的引进来走下去活动,帮助临床工作者执行规范,帮助患者了解规范。
规范中国特色临床实践,促进多学科综合治疗
刘宏鸣教授随后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版)》进行了解读。
刘教授介绍道,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近年来肝癌手术、局部和系统治疗,尤其是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蓬勃发展,多学科综合(MDT)治疗理念逐步提升。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版)》应运而生,遵循需求出发、粗细结合、洋为中用、中国特色、突出重点的原则,体现了权威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与分期方面,新规范强调了甲胎蛋白(AFP)在诊断中的价值。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规范建议,当血清AFP≥μg/L,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或DCP)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也可作为肝癌,特别是对血清AFP阴性人群早期诊断标志物。
新规范还明确了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突出了肝癌病理标本取材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和微血管癌栓(mVI)的病理学分级诊断的地位。
新规范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及实践积累,依据患者一般情况、肝肿瘤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建立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并强调重视系统治疗,推荐系统治疗用于IIb-IIIb期肝癌患者,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