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
RFA技术在影像引导下通过针电极快速传递高频(~kHz)交流电,产生基于热的热细胞*性,温度范围在60℃到℃,几乎可致肝癌细胞立即凝固坏死。此外,实践中射频消融电极可以是单极,也可以是多极;可以是直形(单个的或三个一簇的)或多棱形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内部冷却。MWA频率在~MHz之间的电磁波谱区域,电磁微波通过搅动周围组织中的水分子来加热物质,产生摩擦和热量,从而通过凝固坏死导致细胞死亡。与RFA相比,MWA可以实现更快的加热和更高的温度。图1.经皮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比较
(引自报告幻灯)
冷冻消融术
冷冻治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冷冻(-℃或更低的温度)对靶组织的物理性杀伤灭活,冷冻引起微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导致微血管栓塞,冻融导致肿瘤细胞破裂及诱导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于RFA和MWA治疗,由于胆汁的热沉作用,胆囊增加了穿孔或胆囊炎的风险,并限制了疗效,从而增加了不完全消融的机会。而冷冻消融术中,消融区确定的边缘可以实时监测,减少损伤邻近结构的风险。不同方向多个探针,减少手术内和术后疼痛。此外,与其他热消融疗法不同,冷冻消融通过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随后激活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来诱导最大的消融后免疫调节作用。非热消融技术(IRE)
该局部治疗主要用于肝、胰、肾和肺的局灶性实体瘤的治疗。高压直流脉冲在细胞膜上产生纳米孔,导致细胞死亡并诱导细胞凋亡。IRE无散热效果,可保留胆管、血管、胆囊等邻近关键结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
SIRT是将含有放射性元素钇90的微粒通过介入方式输入肝动脉,随血流到达肿瘤而进行内放射治疗;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放疗,而不是化疗栓塞或单纯栓塞相关的缺血情况。无论门静脉血栓形成如何,SIRT都适用于不能切除的肝癌合并Child-PughA期患者,在Child-PughB和门静脉分支受累的患者中一般也是安全的。HCC患者的初始治疗选择,TAREorTACE?作为HCC患者的初始治疗,目前尚不清楚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疗效是否真的优于常规的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本次APASL大会上,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MinseokAlbertKim博士的一项研究或可为此提供参考(摘要编号:J-41)。该项回顾性研究纳入自年3月至年12医院接受TARE或TACE作为第一次HCC治疗的患者例,并进行倾向评分匹配,评估并比较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肝内PFS情况。研究结果显示,54例HCC患者接受TARE治疗,84例接受TACE。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均衡,患者中位年龄59岁。图2.TARE和TACE初治患者OS情况
(引自PosterJ-41)
在平均随访27.6个月期间,TARE治疗相比TACE可能与患者更好的OS相关。为了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有必要进行随机临床试验来确定最佳TARE选择标准。项数据提示:应加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早期检测和预防手术切除是早期HCC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受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技术因素影响,手术切除的效果在全球不同地区和时期可能有所不同。美国斯坦福大学Reveron-Thornton博士在会上报告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肝癌手术切除后患者一年总生存率较高(约90%),5年OS接近60%,但无复发生存率(RFS)仍然低于50%(摘要编号:J-37)。该研究检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年5月15日之前的数据),筛选了项研究(纳入例患者),这些研究报告了接受原发性根治性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和/或RFS情况。数据显示,HCC患者总合并生存期为48.7个月;全球1年、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8.85%、69.93%和56.2%,RFS分别为71.94%、45.54%和36.41%;不同地区的OS和RFS差异显著;27.6%的患者有并发症,其中20.02%为主要并发症。表1.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中位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引自PosterJ-37)
研究人员认为,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优化疾病复发早期检测手段,加强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病*性肝炎相关HCC患者,应考虑有效且耐受性好的抗病*药物。(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