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75岁,因间断腹胀查体。CT检查发现右肝内巨大富血供肿物,表现为右肝内‘快进快出’的富血供、边界清晰的、单发巨大肿物,测量大小为:11.3*10.6*13.0cm。查肿瘤标志物AFPng/ml,符合肝癌诊断。
经周密术前准备,于年4月1日及年5月9日行经皮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术中造影发现右肝肿物血供丰富,由右肝动脉多个分支供血。
以微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内,先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然后使用碘油阿霉素乳剂栓塞肿瘤。因碘油不能被肿瘤组织吸收清除,故能长期滞留在肿瘤组织内起到栓塞作用。第一次栓塞
第二次栓塞
完全栓塞后造影显示血流中断
治疗两个月前后体积对比:体积由术前的11.3*10.6*13.0缩小到术后的9.5*9.6*8.5cm,AFP也恢复正常。
在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最多。主要是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其主要生理学基础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5%来自门静脉。而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肿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三者具体技术方法是相同的,就是在皮肤上穿刺大概3-5mm的小口,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再通过导管给药,不同之处在于给的药物不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TAI)治疗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药物。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常用的主要是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疗效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及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选择性注入肿瘤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封闭肿瘤血管床,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相当于把肿瘤“饿死”。常用的栓塞剂有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海藻酸钠微球等。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就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通过两种途径消灭肿瘤。适应症根据NCCN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采用局部药物灌注、肿瘤血管栓塞及氩氦冷冻、射频消融等方式集中杀灭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恶性肿瘤数量、体积),并结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并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
河北医院开展介入诊疗工作二十余年,介入血管外科成立于年,以微创治疗为手段,历经二十多年的积极发展,介入医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台机器三个兵发展到如今四个手术间(本部3、东院区1),十六名医护从业人员,从单一的病种治疗,到今天能独立完成三大类六十多个病种的介入诊疗,介入血管外科开展了包括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和综合介入诊疗等多个病种的腔内治疗以及部分血管外科开放手术,共计完成各类手术一万三千余例次,受益患者遍及沧州域内各市县以及廊坊、衡水、德州、天津等周边地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肝癌介入治疗适应症选择
肝癌的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CT、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肝脏的肿瘤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因此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下列肝癌患者均可行肝癌介入治疗,通常所说的介入治疗是指肝动脉栓塞化疗,其主要适应证:
1.各种原因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或者患者不愿手术的小肝癌。
2.作为手术前的准备,通过介入治疗,使肝癌缩小,更能明确肿瘤数目,使手术容易切除,控制转移,另外介入后可减少肿瘤的扩散和复发。
3.肝癌切除不彻底者,术后复发或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患者。
4.肝癌病灶破裂出血,起到止血作用。
5.肝癌疼痛,通过介入栓塞控制疼痛。
6.堵塞肝癌动静脉瘘。
7.肝癌切除术后的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8.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者。
肝癌目前虽然是以手术、介入为主的治疗,但综合治疗更为重要,如肝癌术后介入化疗,不仅能发现残存的病灶,而且可以预防术后的复发、转移。肝癌通过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获得切除的机会。另外,介入治疗结合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以及多种介入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甚至配合中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