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50年,上海创造肝癌诊治世界奇迹
TUhjnbcbe - 2025/6/11 20:15:00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pf.39.net/bdfyy/250105/j3uxdk8.html

图说:活动现场来源/医院提供(下同)

昨天举行的复旦大学(医院)肝癌研究所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40位新生命超过“20岁”的肝癌病人唱起了《歌声与微笑》,其中生存40年以上有3个人,最长生存者48年。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复旦大学(医院)肝癌研究所的“奇迹缔造者”们和病友们一起,共同庆祝研究所的50岁生日。时光长廊中,另一幅28年前的画面与之交织重合:在年的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上,生存10年以上30位肝癌病人大合唱,“震撼”了国内外专家。

在医院迎来第二次生命

全国各地的肝癌肝移植术后的病友代表参加了这场特殊的“生日会”。“我曾三次挣扎在死亡线上,感谢医院肝研所的专家医生一次次把我救回来,让我还能享受家庭的温暖,享受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年,余业勤教授为39岁的吕文艺作了肝癌切除手术,年他被查出肝脏新病灶,年樊嘉院士主刀为他进行了肝移植,然而命运多舛的他在年再次出现转移病灶,周俭教授为其进行了切除手术;如今,他和家人一起迎来了新生命的第27个年头。

来自贵州的马宏康回忆起28年前历经2天2夜火车赶往上海医院,终于抵沪时那个寒风凌冽的夜晚,忍不住红了眼眶:“当年当地医生诚告我可能只有三个月的生命。如今年了,医院的专家年年都对我进行回访,而我病情也没有再复发过。这是肝癌研究所给予我的第二次生命,点燃了我和家人28年的希望。”

年在医院接受肝癌手术治疗,今年“26岁”的叶彦晋非常开心能和救命恩人、病友们相聚:“以前曾有‘同病相怜’一说,但是我们有幸遇上医院,遇上肝研所,我们是幸运儿,聚集在一起成为‘同病相庆’!”

图说:汤钊猷院士

屡次创造“世界奇迹”

半个世纪前,权威的教科书上写着:“肝癌的病程是2-5个月。”当时,一个人患了肝癌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有这样一群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使肝癌术后的累计5年生存率由上世纪60年代的14%提到如今的64%,创造了肝癌治疗的“世界奇迹”。

年起步的肝癌研究所前身,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著名肝外科专家余业勤、杨秉辉、周信达、林芷英等老一辈专家成立的“肿瘤小组”。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年后改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过去的50年里,肝癌诊疗领域的无数“第一”在此诞生。汤钊猷院士首次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领导了肝癌“早诊早治”,开创肝癌诊治新局面。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教授对肝癌肝移植、肝癌门静脉癌栓综合治疗等进行系统研究,创造了多项本市、全国乃至世界记录。作为现任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带领肝外科团队创新开展Alpps、废弃肝活体移植等肝移植新技术,继续深化肝癌肝移植后复发转移防治等临床研究。

图说:樊嘉院士

50年发展迎来新起点

“50年前对于病人来说就是六个字,‘走进来、抬出去’,短则几日几周,长则几月都走了。而现在,可以用另外六个字来概括,就是‘走进来、走出去’。”近90岁的汤钊猷院士感慨,回顾这半个多世纪来和曾被称为“不治之症”癌魔的抗争之路,他将自己“严谨进取,放眼世界”的座右铭,改动了两个字寄语年轻医生——“严谨进取,走向世界”。“当年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出国,只能够从世界的角度了解世界,追赶世界,超过世界。现在我们国家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完全可以走出去,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发性肝癌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病,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中国。樊嘉院士介绍说,前辈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为年轻医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肝癌的复杂性和高度的异质性,目前对肝癌的诊疗和认识还不是非常全面,尤其是肝癌如何达到早期诊断。他认为,对于从事肝癌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接下来应该更进一步地了解和重视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机制,在研究这些机制的同时,思考如何突破肝癌领域的瓶颈;而对于一些已经取得明显进展的“瓶颈”问题,怎样通过研究、以及在临床上发现问题后再回到基础进一步验证分析。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通讯员齐璐璐

1
查看完整版本: 50年,上海创造肝癌诊治世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