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多器官起源转移性肝癌的微环境特征图谱
TUhjnbcbe - 2025/5/19 5:33:00

#肿瘤#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及患者生存的主要挑战。肝脏是转移性肿瘤的主要发生部位,尤其是胃肠道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胃癌和胰腺癌等。多种非胃肠道来源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和肾癌,在临床上也常发生肝转移。目前针对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患者临床获益有限。基于原发性肿瘤起源的综合治疗策略被广泛用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肝癌患者,与原发肿瘤相比,即使结合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转移性肝癌也常面临响应性差、快速复发的问题。由于转移性肝癌的肿瘤起源和遗传背景非常复杂,因此表征和靶向转移灶微环境有望为各类转移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提供全新视角。目前肿瘤微环境在各种转移性肝癌中的异质性和潜在作用仍不清楚,亟需对其开展系统性研究和深入分析。

年11月26日,海军军医大学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陈磊研究员、王红阳院士课题组与医院王鹏教授课题组、医院刘维薇教授课题组联合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IntegratedMulti-omicsLandscapeofLiverMetastases的研究论文,系统性绘制了多器官起源转移性肝癌的微环境特征图谱,建立了基于转移灶微环境免疫特征的转移性肝癌分型,并发现了调控转移癌患者微环境异质性的关键分子。

该研究首先采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MassCytometry)对50例原发性肝癌和例转移性肝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进行了单细胞超多重蛋白指标分析,并基于免疫图谱提出了转移性肝癌免疫分型,提出微环境特征可作为评估泛转移性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之后研究人员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及转录组和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转移性肝癌免疫分型的多组学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刻画,揭示了肿瘤细胞拷贝数变异、特定基因集突变、缺氧信号通路与转移性肝癌恶性免疫微环境亚型之间的潜在联系。

基于上述多组学数据,研究人员进一步鉴定发现参与转移性肝癌恶性免疫微环境形成的关键分子SLC2A1,并通过体外内实验及临床样本明确了SLC2A1在肿瘤原发灶及肝脏转移灶中促进免疫逃逸及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提出转移性肝癌的免疫分型方案,并探究了转移性肝癌恶性免疫亚型形成机制及关键调控分子,为转移性肝癌精准诊疗奠定了理论依据。海军军医大学王红阳院士、陈磊研究员与医院王鹏教授、医院刘维薇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医院研究助理杨帅、博士生钱玲、海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李芷萱、医院主治医师李烨、贝瑞基因白健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器官起源转移性肝癌的微环境特征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