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特殊化。父亲说过的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父亲的光环是他的,我们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焦裕禄大女儿焦守凤的这番话朴实无华,却又十分诚挚。
焦裕禄,这位名动中国的基层工作者,他的工作方式,他对子女的教诲,无一不是打动人心的中国故事。
焦裕禄为何会被称为“人民的好公仆”?这样一位“党的好干部”去世后,他的子女现状如何?为何他的子女说自己“低人一等”?
焦裕禄
心里装着全体兰考人民
焦裕禄为大众所熟知,大概都是因为他在兰考县的那段经历。
年冬,焦裕禄抵达兰考县城,当时的兰考可谓是个没有人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当时兰考刚刚经历过灾害,土地荒芜、庄稼绝收、人口外流,36万的兰考人民身处绝望之中。
焦裕禄来到之后决定迎难而上,大干一场,在困难中开拓进取。焦裕禄不但亲自下乡走访调查百姓的家庭状况,还以身作则跟百姓一起劳作。
因为过度劳累,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严重,人们经常看到,焦裕禄在开会作报告或听取汇报时,总是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盖顶住肝部。焦裕禄家里的茶缸、棍子和铅笔也都成了他止痛的工具。
在住院期间,焦裕禄曾对泪流满面的爱人徐俊雅说:“不要哭,你要坚强,一定要听党的话,好好为人民服务,要教育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为红色接班人。”
年12月,焦裕禄因为肝癌救治无效,在郑州去世。
为了改变兰考,焦裕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付出了自己生命,这既成为了他6个孩子的荣耀,也成了每一个孩子的压力。
焦裕禄的孩子们
焦守凤:最累的酱菜组
焦守凤是焦裕禄的大女儿,是焦裕禄和前妻的孩子,直到9岁才被焦裕禄接到身边。再此之前焦守凤一直跟奶奶一起生活在老家。在得知父亲将要接自己进城读书后,焦守凤便对此充满了期待。在她的想象中,父亲一定会穿着工工整整的干部服装,还会给自己带好吃的。
然而等父亲来了以后,焦守凤才发现自己的想象破灭了。焦裕禄来的时候穿着一身非常破旧的衣服,洗的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更不用说给她带好吃的了。
但是,面对当地村民的质疑,焦裕禄并不在意。这是焦守凤对焦裕禄的第一印象。
年,焦守凤即将高中毕业找工作,一些单位听到风声后,纷纷送来了招工通知书,基本上都是些小学教师和邮局接电员之类比较轻松的工作。
焦守凤得知后十分激动,她对这些工作非常满意。但焦裕禄不同意,他认为刚毕业的焦守凤不能脱离劳动人民,于是便把焦守凤安排到了当时县城的一个食品加工厂,并且还把她安排在了最累的酱菜组。
刚刚毕业的焦守凤十分好面子,拉不下脸走街串巷的吆喝卖酱菜。焦裕禄得知后便亲自挑着担子,跟焦守凤一起走街串巷卖酱菜,并且还把怎样挑担子不磨肩膀的技巧教给她。
焦裕禄
后来,在焦裕禄的教导下,焦守凤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不对,就对他说:“爸爸你回去吧,以后我再也不闹了。”
焦裕禄对待焦守凤工作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太过于不近人情,但实际上也饱含了希望子女可以独立自主的爱。在焦裕禄去世前夕,焦守凤已经报名考上了开封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并且当时已经在接受培训准备上岗了。
但由于之前父亲太过于严格,焦守凤便对父亲有些抵触,再加上这次考试是她悄悄报名的,她害怕父亲还会批评她太过于挑剔工作。
在医院见到父亲之后,焦守凤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焦裕禄觉得女儿长大了,对她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要好好走,给几个弟弟妹妹起带头作用。”
焦裕禄去世之后,焦守凤一直牢记父亲的教导,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她从来不打着焦裕禄的名号给自己谋福利,哪怕孩子下岗了,也从未想过给他们找份好工作,而是要求他们自己再就业。
焦守凤
焦国庆:工作上向先进的看齐,生活上跟差的比
作为焦裕禄的长子,焦国庆被管理得最为严格。焦国庆上小学时非常喜欢学习,他喜欢把铅笔削的尖尖的,这样写出来的字非常好看,但这样用也非常的浪费,常常抄一篇课文就能用掉一大截。
铅笔太短用起来很不舒服,焦国庆就直接把短铅笔给扔了,然后回家让父亲买新的。焦裕禄很快就发现了焦国庆用铅笔比别人多,为了看看焦国庆有没有浪费,就要求他拿短铅笔头来换新的铅笔。
有一次焦国庆嫌铅笔实在太短了,就拿去找焦裕禄换根新的,他信心满满地看着手里的铅笔头,认为父亲肯定会表扬自己。
谁知道,焦裕禄拿到这根铅笔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铅笔帽,往铅笔上一装说:“你看,这不是还能用吗”。说完又亲自给焦国庆示范了一下。
焦国庆
焦国庆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爸爸这也太抠了吧,还是县委书记呢。”
听到儿子的抱怨后,焦裕禄笑了笑对他说:“这一根铅笔看起来很小,但也是由工人劳动生产出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果人人都浪费一点,那就要重新生产多少根铅笔呀。”焦裕禄的这番话也在焦国庆心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焦裕禄去世4年后,身为家里长子的焦国庆选择了从军,他知道进入部队以后,一切都要靠自己。焦国庆被分到了条件艰苦的沈阳军区,并凭借自身的优秀进入了“董存瑞班”,焦国庆在军队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工作上向先进的看齐,生活上跟差的比”。
在部队的二十多年,焦国庆凭借自身的努力当上了副团长,并且还被评选为军区优秀共产党员。
年,焦国庆转业回到开封市,开始在开封地税部门担任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受父亲焦裕禄的影响,焦国庆工作起来兢兢业业,却从来不经营人情关系,为人实诚。
焦守云:我的父亲焦裕禄
焦守云和焦守凤一样,刚出生就被送回了老家跟奶奶一起生活,直到该上学了才被接回来。
在老家的时候,焦守云心疼奶奶年纪大,家里有活就抢着干,小小年纪就跟在奶奶后边上山捡柴、挖野菜。
到了城里之后,焦守云依旧十分勤快,吃完饭会帮妈妈擦桌子洗碗,写完作业也会帮妈妈干活。从来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可以说是几个孩子里面最为懂事听话的一个。
父亲去世时,焦守云只有11岁。
年,年仅13岁的焦守云代替已故的父亲焦裕禄登上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城楼,由于父亲的光荣事迹,焦守云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焦守云与毛主席握手
当时,与毛主席握手的照片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兰考人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全体沸腾了。当焦守云回到兰考时,无数的老乡在车站迎接她,焦守云当时说了一句经典的笑话:“所有到场迎接我的人都是来跟我握手的吧。”
因为焦守云跟毛主席握过手,所以他们也想握一握主席握过的手,以示尊敬。
刚刚初中毕业的焦守云跟哥哥焦国庆一样选择了去参军,不过焦守云被分配到了比较温暖的广州。在部队,焦守云是通讯兵,训练不太紧张,但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严守部队的纪律,把一千多个电话背得滚瓜烂熟。
即使在部队,焦守云也没有放弃学习,她在18岁那年不但加入了共产党,还考上了部队的护士学校。当时传染科工作比较危险,其他人都担心会被分到这里。焦守云想起父亲对她的教导:不怕苦。于是她积极主动要求来传染科。
也正因为不怕苦,迎难而上的性格,焦守云后来被军区选为党的十大代表,直到坐上开往北京的飞机,焦守云才从惊喜中清醒过来。
后来从部队回到家乡的焦守凤,努力工作之余还写了《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焦裕禄精神”。
焦守云
焦跃进:小焦书记
“一块豆面馍”应该是焦裕禄教育孩子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故事了。
刚刚5岁的焦跃进不喜欢吃又硬又喇嗓子的豆面馍,于是便悄悄把没吃完的馍扔到了屋外面,这一幕恰好被刚下班回家的焦裕禄看到,焦裕禄就把这块馍捡起来放到煤炉旁边烤一烤继续吃。
焦裕禄知道焦跃进年纪小贪吃,但不能让他从小养成浪费粮食的习惯,毕竟当时兰考县还有无数的群众饿着肚子,为了教育孩子们,焦裕禄准备给他们上一堂课。焦裕禄拿起那块馍问孩子们是谁扔的,焦跃进不好意思地承认是他扔的。当问到为什么扔掉时,焦跃进低声说:“不好吃”。
焦裕禄并没有生气而是问他:“你在学校有没有学过《我是一粒米》这首歌啊?”焦跃进点了点头并大声唱了起来,但年纪小的他并不理解歌词是什么意思。
焦裕禄又问他:“歌词里面说要珍惜粮食,那你珍惜了吗?”焦跃进好像懂得了焦裕禄的意思,也知道自己浪费粮食是不对的,便低着头不说话。
焦跃进
之后焦裕禄趁热打铁,将自己小时候经常饿肚子的遭遇给孩子们讲了一遍。听完,焦跃进和几个孩子便开始哇哇大哭,他们也明白了自己现在的生活跟之前的爸爸比好得太多了。经过焦裕禄这一番教育,几个孩子便不再挑食了,焦跃进也将他扔掉的那一块豆面馍拿起来吃掉了。
长大以后,焦跃进是家里第二个县委书记,也成了“接替”父亲的人。
焦跃进最为人所称道的事情便是年在北京王府井卖大蒜。年11月初,焦跃进当时在河南省杞县担任县长,当时杞县的大蒜质量非常好,但却苦于没有销路。
为了把大蒜卖出去,焦跃进便决定“大干一场”,他来到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地区,高声呼喊“杞县大蒜个儿大、皮儿白、不散头、耐贮藏、香味儿纯正、辣味儿适中、营养丰富……”
顿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也惊动了各家媒体。从此杞县的大蒜便闻名全国各地,甚至远销非洲,焦跃进也被人称为“大蒜县长”。
焦跃进
焦守军:守着军队,为人民服务
焦守军以前叫玲玲,从小就喜欢干活。比如焦裕禄一下班,玲玲就会给他打一盆洗脸水。有一天晚上,焦裕禄把几个孩子叫在身边,问他们,你们知道干家务活是为了什么吗?
焦裕禄看到孩子们都不说话,就教育他们:“你们在家里帮着姥姥和妈妈干家务活,爸爸妈妈是开心的。守军因为在老家山东养成了好习惯,干活非常踏实,值得你们学习。现在是为家里人干活,长大了一定可以为更多的人服务……”
年,高中毕业的玲玲没有参加高考,而是直接报名当了兵,为了参军,她便把名字改成了焦守军。焦守军由于表现优秀,领导准备将她安排在一个其他人求之不得的岗位:军区机关的门诊部。
但焦守军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于是便拒绝了领导的好意。从军四年,焦守军遇到过好几次被提干的机会,但是都被她一一拒绝了。
直到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焦守军自请出战。
全家福(上排从左至右:焦守军、焦国庆、焦保钢、焦跃进;下排从左至右:焦守凤、徐俊雅、焦守云。)
由于焦守军是通讯兵,负责传递战况和军令,曾多次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经过这一个月的战争,经她手发出的电报不计其数,每一份都确保了及时和准确。
战争结束后,焦守军荣获三等功,并且在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也正如她的名字一般,焦守军在部队中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退休才从部队里离开。
在焦家儿女眼中,父亲虽然去世了,但却依然活着,活在人民群众的记忆中,活在他留下的谆谆教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