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涌现着众多被人民视若英雄的灵魂人物。
他们或者是有着登峰造极的学术造诣,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或者是有着无惧生死的胆魄,以血肉铺成通往光明的道路;或者是有着一颗最质朴爱国的心,却一步步地践行着为生民立命的承诺。
而“人民公仆”焦裕禄同志,就属于最后这种人民英雄。
01一生无私奉献的焦裕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上世纪二十年代,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焦裕禄开始的命运同多数人一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幸运的是父亲送他去读了几年书,刻苦认真的他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
可好景不长,在焦裕禄11岁时,家乡发生饥荒,人们吃饭都成了问题,自然也难以兼顾学习。焦裕禄因此被迫退学,开始想办法为家里维持生计,除了在家种地之外,闲时也会出去做一点小生意。
之后的年月里,焦裕禄被迫辗转了无数地方,做长工,当壮丁,命运牵引下的他虽然坎坷漂泊,但是从未屈服。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终于有机会返回了自己的家乡,他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主动要求当民兵,并且在次年1月份,光荣的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入党之后,焦裕禄更是兢兢业业,一心都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已经成了常态,最终在年不幸患上肝癌,可是他从未因此减缓工作进程,甚至还多次拒绝组织给他安排的治疗。
年,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当时正逢该地遭受着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因此土地很难种植收获粮食,人民的饥饱问题成了焦裕禄日夜悬心的事情。
为了与“三害”抗争,焦裕禄将自己深深扎进了兰考这片土地里,与当地群众一起,不断进行研究实验,最终成功的探索出了栽种泡桐的策略。由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更是将兰考多处盐碱地变为良田。
在焦裕禄的身体力行下,无数人为他的精神所感染,一同加入到治理土地,种植树木的队伍中来,短短几年内不仅“三害”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治理,泡桐也成为了河南地区的一大特色产业,现在的人们仍旧从中受益良多。
年,焦裕禄在郑州因肝癌离世,唯一的嘱托就是希望人们将他的遗体运回兰考,“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在人民的深切哀痛中,焦裕禄告别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02英雄憾然离世,但精神却不会就此断绝
焦裕禄离世前,留下的六个子女都还没有成年,妻子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却从来不肯接受组织上的帮助,坚持靠自己的双手养育孩子,而这六个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也成了众多百姓关心的事情。
大女儿焦守凤前期一直都在普通的岗位上做临时工,后来被分配到工会工作,单位多次想给她分一套自己的房子住,都被焦守凤拒绝了,她始终住在自己的破旧小院子里,即使屋顶会漏雨也甘之如饴。
焦守凤不但自己不想通过父亲获得任何特殊待遇,还会常常告诫子女,即使身处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要认真踏实地做好工作。在耳濡目染下,焦守凤的子女也将外公视为心中的榜样,常常以他的言行来要求自己。
二儿子焦国庆与三女儿焦守云则一同步入了军营,焦国庆被分配到沈阳军区一支驻扎在山沟沟里面的“董存瑞部队”,其中条件艰苦自然不必细说,可是焦国庆在那里一待就是二十一年。
复员之后,焦国庆回到了家乡的税务局工作,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低调而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
而焦守云参军归来之后,主要工作就是将父亲的精神宣扬出去,她奔波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仿佛一面行走的镜子,透过她的身上,焦裕禄的精神和事迹仍旧清晰可见。
四儿子焦跃进则是最像父亲的那一个,他延续了父亲读书的意愿,多年寒窗苦读一举考进大学,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毕业后进入到国家机关工作,也同父亲一样,政绩卓越,深受百姓爱戴。
五女儿焦守军,长大成人后的她或许是明白了父亲在名字中对自己的期许,毅然决定参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更是表现英勇,至今仍旧同丈夫一起守在军营,用一生艰苦来回答父亲的希冀。
至于小儿子焦保钢,他选择了进入我国公安机关,以刑警的身份用自己的方式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想必在他内心深处,同时保卫着的,还有父亲的伟岸形象与光辉事迹。
03结语
纵观焦裕禄六个子女一生的行径,无一不是对父亲精神的传承。
他们要么是同父亲年轻时候一样,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却不会因此庸碌一生,而是把每一件普通的小事做到最好。
要么是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到国家公职机关,在自己的职位上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添砖瓦。
要么是用自己的身躯守护着父亲最深爱的百姓,驻扎在危险的边缘,受尽风霜的侵袭,但从不因此感到胆怯。
而需要传承焦裕禄精神的,又岂止他的六个儿女,应该由无数的中华人民共同来学习和践行,然后一代代地发扬下去。
因为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有一些东西却在默默地下降,比如信念感和使命感,比如责任心和奋斗心。
我们多数时间都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事情,为生计奔波忙碌就已经使得大部分人心力交瘁,偶然得到片刻的闲暇,似乎还不足以用来喘息。
但即使生活不易,即使我们随着年纪增长不断历经着人事的变迁,也应该保证心志不被彻底消磨,也应该在心里留存一点“焦裕禄”精神的火种,当有一点撼动心灵的微风拂过时,刹那间便可燎起希望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