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望开启“长生存”,肝癌治疗迈入新阶段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呈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晚期生存率低等特征。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CCS)传出消息:随着肝炎预防及防治能力的加强、肝癌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创新药物涌现,中国肝癌防治跨入新的阶段,有望让患者实现“长生存”。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的癌种,无论是新发病例,还是死亡人数,都占到世界近一半。”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谈到,从肝癌的病因和生物学行为上分析,我国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与美国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癌和日本丙肝相关肝癌不同,我国乙肝相关性肝癌占比更大。我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近万人,其中约万为乙肝患者。由于肝癌起病隐匿,70%-80%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可见,我国肝癌防治依旧面临严峻挑战。有统计表明,年至年,我国肝癌五年生存率仅12.1%,约55%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樊嘉介绍,近年来,在早期筛查手段不断丰富、临床研究与诊断规范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肝癌正从原来“不可治”到“部分可治”,手术与不断涌现的创新疗法正在开启肝癌治疗新格局。
在创新药领域,特别是以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正在改变中晚期肝癌诊疗格局。今年10月,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相关药物化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这一新适应证获批基于一项历时7年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研究数据。作为该研究主要研究者,医院、医院主任医师秦叔逵教授表示,不同于帕博利珠单抗凭借双终点获美国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中国此次完全批准是基于其亮眼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三大阳性结果。尤其整体OS,它是目前晚期肝癌免疫治疗III期临床研究中唯一具有2年(34.3%)和3年(23.4%)生存率的,且安全性数据良好。
“此次获批不仅为临床标准治疗失败的肝癌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也意味着中国晚期肝癌患者‘长生存’将成为可能。”秦叔逵强调,KEYNOTE-研究成功有着全球独特价值,因为东西方肝癌差距大,该研究在方案设计、统计方法甚至入组标准、试验质控上都针对中国做了全方位的“定制”。此外,这项研究汇集了中国临床研究学者以及在华公司研发团队的集体智慧,充分体现了我国强大的肝癌诊疗水平和临床研究能力。
此次年会上,中国肝病与肝癌防治联盟也同期成立。此外,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牵头指导下,中国肝病与肝癌防治联盟组织承办的“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行动”正式启动。(唐闻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