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未来,肝癌治疗将更精准,浙大一院这个项目
TUhjnbcbe - 2025/2/9 16:50:00
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朝香通讯员王蕊江晨

7月11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颁发了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包括浙江科技大奖2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项。

其中,杨卫院士、施一公院士获浙江科技大奖;“肝细胞癌免疫逃逸机制”等12项成果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肝细胞癌免疫逃逸机制”科研成果出自浙江大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团队,该项成果丰富了肿瘤免疫逃逸理论,提供了若干新靶点,未来,肝癌治疗将可能更精准。

“肝细胞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什么?有哪些突破性成果?对肝癌患者来说,未来,会如何受益?梁廷波教授对此做了简单易懂的解答。

什么是免疫逃逸?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人体的免疫细胞会清除其体内的坏死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细胞等,这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正常发挥作用。

而癌症患者的免疫细胞是异常的:它发现不了这些癌变细胞,或者即使能发现,也没有能力去清除。

如果把免疫细胞比作警察,在健康人体内,警察会发现“敌坏分子”,比如坏死细胞等,并及时清除。但在癌症患者体内,这个警察不发挥作用了。癌细胞通过一些手段实现伪装,假扮为“良民”,导致警察无法发现它们,从而可以肆意生长。

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

“肝细胞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什么?

不同肿瘤的逃逸机制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同肿瘤的治疗效果会有差异。

因此,免疫逃逸中有很多机制是需要研究、探索的。

比如“警察”为什么失灵了?癌细胞为什么会发生远处转移?它为什么能在某处落地生根?这个地方有什么适合它成长的“肥沃土壤”?

以免疫治疗药物抗PD—1抗体为例,它的原理就是发现了T细胞这个“警察”身上有个“开关”,这个“开关”决定“警察”的能力,一旦“开”了,“警察”就瘫痪了,无法杀死癌细胞,而“关”掉开关,它就能发挥抗癌作用。

“肝细胞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发现,早在单个肝癌起始细胞存在时就已经出现免疫逃逸,并且随着肿瘤的增大,免疫系统仍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维持免疫抑制状态。

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热点,在多种肿瘤中具有满意的疗效,但只在约15%的肝癌患者中有效。这项研究想要回答的就是,免疫治疗为什么只对一部分肝癌患者有效,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无效。

对肝细胞癌患者来说,有什么意义?

在临床上,肝癌易复发、易转移。

作为一项基础研究,“肝细胞癌免疫逃逸机制”丰富了肿瘤免疫逃逸理论,提供了若干新靶点,为提升治疗新策略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简单来说,这项研究试图回答在肝癌治疗中,哪类患者更适合免疫治疗。

研究团队期冀从临床上将肝细胞癌患者分成三个类型:免疫正常、免疫荒漠、免疫抑制。从而进一步研究哪类分型更适合免疫治疗,哪类分型和靶向治疗结合更有价值。

“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未来,对于肝癌的治疗会更精准,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同时免疫治疗也将融入综合治疗体系,而不能使用单一的方式。”梁廷波教授也反复强调,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项研究我们已经进行了六七年,目前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期待研究成果能早日实现转化,造福患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来,肝癌治疗将更精准,浙大一院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