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迷茫是难免的。1、要不要尽快实施开手术,切除颅内脚。这是神经外科专家的一个建议。要不要实施颅内探查手术?这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又一个建议。2、先服用一段时间的抗生素,以这种诊断性治疗的办法帮助确定颅内病变是炎症还是肿瘤?这是神经内科专家的一个建议。3、要不要为出国做好准备,以便医院去做脑切除手术。这可能是亲友们的建议。
这一类考题,可能癌症患者每天面对,不下百次地扪心自问。这简直太像一份生命的试卷了,每一道都是必答题。你可以回答是”或“否”,听从医生的动告,或者追随自己的意愿。
医生有许多话很权威,也很有意义。不过,许多医生的话并没有真正的价值。这些话里传达的信息常常引起患者的过分依赖,甚至误导了我们的注意力,以至朝着一个错误方向走去,却还以为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到头来,如果完蛋了,会认定是自己倒霉,绝症缠身,命该如此。
听了医生的劝告,迫不及待地想要切除自己身上的肿瘤,于医院,寻觅最好的外科医生。为了确保手术成功,联络熟人,牵线搭桥,甚至不惜额外花费数额庞大的金钱。终于,一切安排妥当,被推进手术室,家人心情忐忑地等在门外。然后,医生宣布手术成功,家人皆大欢喜,都说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可是,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再次复发,又该如何?或是手术成功,但患者依旧生活质量很差,和预期的康复效果大相径庭?这是中国许多癌症患者经历过的事情。
年,一位33岁的肝癌的患者,讲述了他肝癌的治疗经历。3年前,他确诊肝癌,家境较好,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找到最好的医生。一番调查之后,认定全国最优秀的肝胆外科专家当数上海的某位教授,他以外科手术有效治疗肝癌而享有盛名。于是患者赶到上海,问他是否可以做手术。可是他既不急着回答朋友的问题,也不像今天很多有名的医生那样把自己以往的成功病例挂在嘴上。他静静地听着陈述,又仔细查看病人的所有影像资料和化验结果,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然后他说,这个情况,可以做手术,而且还能保证手术成功。
他用一种坦率和值得信赖的口吻告诉患者,手术将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从延长病人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意义上说,即使是最好的手术结果,也不如不做手术。意思很清楚,一次成功的外科手术虽然可以切除肿缩,并且让病人伤口痊愈回家,但是不一定能延长寿命,而一定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痛苦和副作用。经过反复思量,最终他决定饱受治疗,西药结合中医药抗癌治疗。身体情况逐渐稳定,度过了第一个高危的3年。
因此,癌症并非意味着所有的治疗方式都要采用,最贵最好的就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这也是养生君一直强调,放化疗和手术后的病人,如果经济允许,一定医院,通过中医药治疗,改善体质,促进身体的免疫力恢复,加速身体的康复。我是杏林养生君,每日分享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