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恩峰(左二)在门诊时指导学生。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俞俭摄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俞俭、黎昌政)7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善于借助现代西医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擅长治疗肿瘤及疑难杂症,医德医风高尚——“暖医”宋恩峰:变“不可能”为“不,可能”》的报道。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宋恩峰7月5日赴辽宁沈阳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建设高峰论坛,6日一天会议结束,当晚赶回武汉,因飞机晚点,至凌晨3点半才到家,仅休息4个小时,又开始一整天的“星期天门诊”。
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从医30多年,注重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不仅以高超的医术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更以高尚的医德医风赢得广大患者信任、同行尊敬和社会赞誉,先后获得“全国医德标兵”、湖北省“人民好医生”“湖北中医名师”称号。
(小标题)从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 做一个有温度的医者
宋恩峰“星期天门诊”,已坚持15年雷打不动,成为中医科一大品牌。7月7日当天门诊多达位,他直到19时才下班。
作为中医科主任,有许多教学和事务性工作,宋恩峰仍坚持每周9个半天门诊。跟随门诊学习一年多的张野说,宋教授对每个患者都坚持“望闻问切”,一天看多个号,工作强度很大。上午门诊过一点半、下午门诊到七八点,都是经常性的,中午常常在诊室吃个盒饭对付。
“人家大老远来找我看病,是对我的信任,特别是外地患者来一趟不容易。”宋恩峰常对跟随门诊的学生说。他总是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多看一个人,可能就能多救一条命,自己累点没事,多为患者着想,总是加号、加号、再加号。
去年3月28日,宋恩峰刚要下门诊,时间已是中午1点半,他疲惫地走出诊室。突然,一位病人家属拦住他哭着说:刚从陕西赶来,没挂上号。
宋恩峰二话没说,接过厚厚一沓病历资料,立刻回到诊室接诊。他仔细询问患者发病情况,认真翻阅各种检查报告后,他判断患者因反复进行淋巴癌排查,导致情志悲观,消化功能减弱,身体消瘦。他辨证施治调整用药,亲切安抚病人。连续服药一段时间,病人症状改善,还送来锦旗。
两年前曾找宋恩峰看病的孙女士说,宋医师对病人有一种“负责到底”的精神,她印象深刻的是给病人“发名片”。第一次问诊完后,宋医师随手递给她一张名片,嘱咐她:“回去注意饮食调节,身体有任何不舒服就打电话给我。”
给患者发名片,手机24小时不关机,已成为宋恩峰习惯,10多年来发了5万多张名片,特别是那些患有慢性病、疑难杂症的病人,随时可以电话联系他。
采访注意到,患者面对和颜悦色的宋恩峰,没有就医压力,敞开谈病患感受;不管什么样的病人,如浮肿、皮肤病、癌症患者,宋恩峰都会一边问一边安抚。
博士生梅莎莎说,宋老师以对每个患者负责的精神,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答问题,让患者如沐春风。他从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总是从患者的角度考虑,竭尽全力为患者争取疗效最佳的方案。
“我能捡回这条命,真要感谢宋医师仁心仁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退休的公寓管理员李红霞说起自己“死里逃生”,感激不尽。
李红霞今年55岁,面色红润,神清气爽。而在年秋季,因患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疼痛,大便不通,24小时睁眼睡不着,人瘦成一层皮,50岁的她像七八十岁老太太。
宋恩峰接诊后,一边把脉,一边劝导她不要背思想包袱,并叮嘱家属送来全部病历。
医院的病历一大摞足足有多页。宋恩峰加夜班一边翻看病历,一边大量查阅文献资料,花了一周时间研究,拟订了一个治疗方案,在古人经方基础上,大胆创新方药,重用蜈蚣、白芍等。李红霞连续服药3个月基本痊愈,气色转好,体重渐渐恢复,后继续中药调理。
“现在身体很好,经常跳广场舞,还参加社区演出。”李红霞对记者说,她还介绍20多位同事亲友去找宋医师看病。
“善待每一位患者”,宋恩峰铭记其博士生导师贾汝汉的教导,也经常对学生说,要以仁爱之心去温暖患者,决不能应付患者,遇到疑难杂症不能躲,不拒收。
医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巍巍说,宋恩峰的“暖医行动”对改善医患关系很有意义,真正践行了“医院为人民”的宗旨,值得全院医务人员学习。
古今中外名医,无一不是德业双修、德艺双馨的典范。国医大师梅国强说,宋恩峰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继承了传统中医基因,在30多年行医生涯中,以“大医精诚”为鉴,忠实恭行,春风化雨,广施仁道,德艺双馨。
(小标题)给患者以信心 变“不可能”为“不,可能”
出生于山东汶上县农村,宋恩峰对中医药有着最初的热爱,先后考取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武汉大学博士生,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中医肿瘤专业。他坚守中医初心,沉潜研索,不断感悟,也对中医越来越自信。
宋恩峰说,中医古籍、方剂数以万计,如此庞大的医学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遇到疑难问题,他求索于古今医籍,求教于名医大家。随着医术日趋精湛,口口相传,找他看诊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疑难杂症和肿瘤治疗。
多年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宋恩峰提出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临床多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疗后多有好转。
“不,可能!”医院中医科住院部有这样一块提示牌,宋恩峰讲解到,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但根据他的探索和经验,很多癌症患者通过规范的中医治疗能收到较好效果,变“不可能”为“不,可能!”
湖北恩施第三高中老师刘贤璋对记者说,他就是看到“不,可能!”提示牌找到宋医师的。今年50岁的刘贤璋年查出肝癌,进行6次介入手术治疗,年手术切除了右肝。第一次介入手术后,医院咨询治疗,“这个提示牌让我内心为之一振,看到希望,有了信心。”
刘贤璋谈到,宋医师接诊后,先是讲解癌症并不可怕,把患者心态调整好,然后给他开了护肝护胃,扶正祛邪的中药调理,辅助治疗,特别是右肝切除手术后身体虚弱,宋医师有针对性用药,帮助他恢复元气、强壮身体。手术医生说,他的肝癌预后非常好,中医调理起了很大作用。
“8年过去,吃了上千副药,身体状况正常,还在吃宋医师的中药调理。”刘贤璋说。
“德术双馨,施诊救人”,西安文理学院原副校长董万祥,已有75岁高龄,今年5月,由儿子董铁陪同,专程来武汉给宋恩峰送上一面锦旗。
年9月,董万祥患前列腺癌,已出现多处转移。经朋友介绍,年5月前来武汉请宋恩峰把脉诊治。以后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