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在我国发病率高、人数多,主要原因是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人群基数庞大,另外还有大量的酒精肝、脂肪肝、药物肝、自免肝、肝硬化等患者。
其三,肝癌家族史和遗传性代谢病患者也不少,这些都是导致肝癌高发的原因。以上这些也都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定期筛查肝癌对防治至关重要,肝癌越早发现越好治疗。
早期肝癌有机会治愈,中晚期肝癌五年的生存率则会直线下降(临床上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几),如果再出现扩散或转移,其生存率则更低(临床上大概3%左右)防治肝癌关键在早筛查。目前,肝癌筛查的方法有很多种,临床上常用的有甲胎蛋白检查、B超、CT、核磁共振等。
B超、CT、核磁共振都属于影像学检查,该如何选呢?
首先,这几种影像检查都属于无创检查,检查前都需要配合医生做一些准备工作(具体准备些什么在其它视频有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翻找一下,也可留言咨询);
其次,CT有一定的辐射,孕妇不能做;B超、磁共振辐射可忽略。其三,磁共振对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成像效果优于CT;
其四,B超、CT检查时间短(几分钟),磁共振检查时间长(半小时以上);
其五,B超、CT检查价格相对便宜,磁共振价格比较高。
就个人临床经验来说,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则尽量选择磁共振,准确率高、不会漏诊,能及时发现小肝癌,如果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则选用“甲胎蛋白+B超”来筛查,但这种方式容易漏诊。
临床上我就遇到过不少肝癌病人曾被肝脏B超漏诊的情况,原因很简单。现实中,各机构的B超设备、B超医生水平层次不齐,而B超又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检查,另外,小肝癌大部分病人甲胎蛋白都不会升高,导致的结果就是同样的病人,有的医生能发现小肝癌,而有的医生就发现不了而漏诊,相对来说,选择肝脏磁共振更加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