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病用药,慎之再慎 [复制链接]

1#

患者不规范用药,病情加重

肝炎患者李某,男,56岁。几年前因医院不规范输血不幸染上了丙肝,后来病情发展得很快。使用干扰素治疗本来效果挺好,结果一停了干扰素马上就反复,然后就出现了肝硬化,去年11月家里人发现他不睡觉,到处走来走去,不进自己的房间,在客厅里吐了好几次。紧接着因为肝昏迷重新入院。

本例患者病情发展是因为用药不规范引起的,突然间断用药,导致了肝功能修复过程中的间断。另外,很多肝病患者都使用抗病*药物,这类药物应用后会使肝功能逐步恢复,但是如果不遵医嘱停药就可能造成肝炎突然加重,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理性用药

肝脏既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物易于损害的器官。近年来随药物种类的增多,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据文献统计,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过敏损伤与药物热,老年患者由于肝血流量与功能性肝细胞减少,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机会更大。

许多药物有较明显的肝*性,红霉素等抗菌药,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氯丙嗪、地西泮等抗精神失常药物,扑热息痛、消炎痛、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等等。药物可导致正常肝脏损伤,对于肝脏已经损坏的肝病患者则更易进一步损伤。

这是因为肝脏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慢性肝病时药物结合与转运的相关蛋白质合成减少,使血浆中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减少,而发挥作用的游离型药物增多,使得药量相对过多,药效与不良反应均增强;肝脏合成药物代谢相关的蛋白质(药物酶系)减少,不能有效转化服用的药物,使得药物在体内代谢清除率减少,体内*性中间产物增加;药物的体内排泄除了通过肾脏以尿液形式排除体外,还有相当部分通过胆汁以大便形式排除体外,肝病时胆汁生成与分泌障碍,也会导致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从而产生*性作用。

力求少而精

肝病与其他疾病常同时出现,如慢性乙肝或肝硬化常常合并肾脏功能改变,所谓乙肝肾或肝硬化肾损害(如肝硬化合并肾小管酸中*),此时实际上主要是一种病因引起的疾病,应当主要治疗肝病。当然,如果几种不同原因的疾病同时存在,则需要兼顾考虑,并且优先治疗最急重的情况,分清标本缓急,抓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同一种肝病,在不同阶段,其主要问题也不一样,需要弄清特定时期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先治疗主要问题。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比如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重在止血与补血,急以治“标”;而后则重在抗肝纤维化、减轻门脉压力,缓以治其“本”。

总之,肝病病人的用药宜简化,古人讲究“用药如用兵”,力求少而精。肝病患者用药种类更不宜多,因为大多数药物都在肝脏代谢解*,而患肝病时,药物的代谢和清除都受到影响,所以用药更要从简。

注意药物的两重性

肝病药物治疗切忌多用药和滥用药。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药。有的病人总以为有病就一定要吃药,吃了药就有安全感,其实不然,大多数乙肝和丙肝病人是不需要用药的。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往往还会引起药物性肝炎或其他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治疗慢性肝病的有效药物尚不多,患者在求医择药时应该注意药物的双重作用,医院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合理科学地用药,有助于缓解和控制病情,阻止慢性肝病向肝硬变、肝癌发展;而病急乱求医、乱用药或用药时断时续,则对肝病治疗无益甚至会加重病情。

有关专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慢性肝病患者接受正规、合理、科学的药物治疗,患者血清中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正常化率可达50%以上,肝病症状改善率可达67%以上,治疗的积极效果表现为,*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降低,血清中蛋白含量增加。而这些指标都反映了正确用药的益处。

现在肝病患者病急乱求医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广告的误导,也使不少患者盲目听信,寻求所谓的“偏方”、“秘方”,结果导致大量患者被误诊、误治甚至因此加重了病情。也有一些患者对药物治疗没有耐心,用药断断续续,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虽然慢性肝病的治疗有难度,但科学、合理地用药,就有可能缓解病情,控制病程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目前,患肝病长达20年、30年但生活比较正常的人大有人在,因此患者对治疗要有信心,也要学会正确求医、用药。

注意合理配伍

肝硬化患者刘某,合并有冠心病,长期同服阿司匹林,结果引起消化道出血。

因为肝病病人的凝血机制有问题,合并用药必须非常小心。肝病患者如果合并有其他疾病,应该首先在合并症科室医生的指导下拿药,服用前让肝病医生来把把关。

无论中药西药,药物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促进与相互拮抗的配伍关系,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后还可能出现物理、化学性质改变,药物用的越多,发生肝*性的机会越大。

■相关链接:损肝药物分三类

目前能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可能超过~种。根据它们发生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

1、直接损伤肝脏的药物:如异烟肼(抗结核药),它所能造成的肝损害与病*性肝炎相似,少数严重者可有肝炎活动和肝硬变,但停药后病情往往可恢复;镇痛药乙酰氨基酚也属这一类。其它药物如抗生素中的四环素、促进蛋白合成的激素等,服药过量都可引起急性肝损伤。

2、通过免疫机制损伤肝脏的药物:如抗高血压药如双肼屈嗪;消炎镇痛药如氯美辛;抗生素中红霉素、来诺霉素;降血脂药非诺贝特等等肝损害属于这类机制。

3、机制不十分清楚的药:如氟烷、甲基多巴、呋喃妥因;磺胺类药磺胺甲二唑(新诺明)、磺胺甲氧嗪以及治疗甲亢的药物: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骨骼肌松弛药丹曲林;抗银屑病药阿维A脂;受体拮抗剂氟他胺;抗抑郁药曲唑酮;抗肿瘤药甲氨喋呤、瘤可宁、丝裂霉素等;还有解热止痛药水杨酸类、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消炎痛等。

往期热文推荐

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10.振兴乡村,乡镇卫生院面临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qinghua-mari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