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FP升高的误导原以为是肝癌胃转移,没想 [复制链接]

1#

甲胎蛋白(AFP)大家都不陌生,其在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特别是当AFP>ng/mL时,对肝癌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若一例患者,以反复上腹痛为主要症状,AFP高达ng/mL以上,胃和肝脏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提示有肿瘤存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多数医生都会首先考虑诊断为肝癌并胃转移。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病例恰恰满足上述病情,然而其最终诊断却是胃癌并肝转移。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2岁,以「反复上腹疼痛2月余」为主诉收入院。

患者诉餐后疼痛稍有缓解。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

查体:腹部平,未见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怒张,腹式呼吸活动不受限,腹肌柔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压痛,肝浊音界位置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压痛及叩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

胃镜示:胃窦巨大溃疡(活动期,考虑胃癌可能性大)。腹部CT示:肝内多发占位。

抽血化验结果:甲胎蛋白(AFP).00ng/mL↑,CEA2.00ng/mL,CA19-97.30U/mL。

初步诊断:1.胃癌,原发性?转移性?;2.肝脏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

治疗方案:1.根据影像血检查治疗,胃癌可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2.肝脏病灶局限,可切除。

经科室讨论,最终予行“胃远端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肝部分切除术+手术中肝肿瘤微波消融术+胆囊切除术”。术中标本如下图所示:

图1术中标本

术后病理结果:胃肝样腺癌,肝脏占位为转移性腺癌。

治疗过程甲胎蛋白波动曲线:

图2治疗期间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情况

延伸阅读

胃肝样腺癌(HAS)于年由Ishikura等首先报道,是临床及病理少见的一种胃癌,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的特征,在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往往可检测出甲胎蛋白(AFP)增高。

注:胃和肝组织学均起源于胚胎早期的前肠,因此,一些原发性胃癌由于组织分化异常,可向肝细胞分化,这些细胞除表现胃癌特征外,还可产生大量的AFP。

患者发病年龄为50~72岁,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表现多为上腹痛、黑便等。临床查血清AFP明显增高。

发病部位以胃窦部小弯侧多发,其次为胃底及贲门,溃疡型多见。较其他类型胃癌更容易发生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HAS患者的预后非常差,其肝脏转移率为19.4%,淋巴结转移率为54.8%,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仅为6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仅22.6%。

病理特点:大部分HAS组织中可见普通腺癌区和肝样分化区两种成分,二者之间可见移行。肝样分化区相似于HCC的组织学特点,癌细胞呈实性巢状、小梁状、腺管样排列,间质富于血窦。癌细胞体积大、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有些胞质内可见胆色素样物质,有些胞质内或外可见嗜伊红玻璃样小体。

目前HAS的诊断标准为:无论患者血清中AFP水平是否升高,当其病理形态学中出现肝细胞癌样分化的胃癌,均可诊断为HAS。

治疗原则:HAS的治疗以积极切除原发病灶为主,并尽可能切除转移灶及周围淋巴结。

研究发现,虽然发生肝转移、脾脏转移,但是给予相应转移灶的治疗,患者的生存期也可以相应延长。有研究中的1例肝脏转移行介入消融治疗后目前随访15个月,患者一般情况尚可。

经验总结

临床发现胃部病变患者AFP升高时,无论是否同时发现肝脏病灶,均需考虑胃肝样腺癌可能。

其实,除了肝癌和胃癌,AFP升高还可以见于睾丸癌、卵巢肿瘤、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肠癌、肺癌等患者,你都遇到过哪些AFP显著升高的非肝癌患者?欢迎留言分享经验。

编辑:程培训

责任编辑:周萌萌

图片来源:pixabay

投稿邮箱:peixuncheng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