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癌效果最好的药,各项数据汇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刘文斌         http://m.39.net/pf/a_8498233.html

靶向药物

索拉非尼、仑伐替尼、A药(贝伐珠单抗)、瑞戈非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

免疫药物

PD-1:O药(纳武利尤单抗)、K药(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

PD-L1:T药(阿替利珠单抗)

CTLA-4:Y药(伊匹单抗)

肿瘤的靶向治疗全称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顾名思义,就是使合适的抗癌药物瞄准癌细胞上的分子靶点,通过“精确打击”杀伤癌细胞的独特治疗。

先说肝癌靶向治疗的主流方向:抗血管生成。

背景知识

肝癌是典型的富血管肿瘤,肝内丰富的血管及血管分支为肝癌细胞产生的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发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及生成肿瘤血管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残留在肝癌组织内的血管通过“肿瘤化”而产生的新生肿瘤血管数目也较多。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对于肝癌治疗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肿瘤为什么需要血管的支持?

大家也许听说过“饿死肿瘤细胞”这个谣言,其实不是靠吃或不吃什么东西来饿死肿瘤细胞的,我们说的是血管。肿瘤如同婴儿一样,需要通过血管来为其运送所需要的养分,才能更快长大。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当肿瘤的直径2mm时,仅靠组织内的扩散已不能获取需要的养分以及氧气,此时,人体内促进/抑制血管生成因子间的平衡被破坏,产生很多VEGF因子,推动肿瘤血管新生,来为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良性肿瘤血管稀少,血管生长缓慢;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

因此,抑制肿瘤周围血管的生长,扼住其运送养分的运输路线便成为了一个治疗实体肿瘤的办法。抗血管生成药物应运而生。

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阻断肿瘤周围血管生长过程,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从而减缓肿瘤生长。

为什么总是将抗血管生成药物

与化疗、免疫治疗联合使用?

抗血管生成药与化疗、免疫治疗联合要比单用有效得多,所以经常与化疗、免疫治疗药物联合用药。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理论:“肿瘤血管正常化”。

该理论认为:合理地运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在血管消退之前修复异常的肿瘤血管系统,使肿瘤血管趋于正常,更有效地运输氧和药物到肿瘤细胞,从而提高化疗、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抗血管生成治疗存在能使异常的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趋于正常的潜能,并能改善肿瘤的微环境,最终提高抗瘤效果和抑制肿瘤转移。

通俗来讲,就是将肿瘤周围那些异常的血管修复成正常血管,与免疫治疗一样,都是改善肿瘤周围的微环境,从而使化疗、免疫治疗更好的行使他们的职责。

肝癌中可能使用的靶向药物都有哪些呢?

肝癌靶向药物总览

索拉非尼

Sorafenib

仑伐替尼

Lenvatinib

瑞戈非尼

Regorafenib

卡博替尼

Cabozantinib

雷莫芦单抗

Ramucirumab

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

索拉非尼Sorafenib

索拉非尼是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肝癌的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它可以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通过抑制VEGFR和PDGFR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一线用药。

不过,索拉非尼效果并不理想,耐药时间较短且副作用较大,平均只能延长肝癌患者2.8个月左右的生存时间。

仑伐替尼(乐伐替尼)Lenvatinib

仑伐替尼也是治疗肝癌的一线靶向药,用于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靶点包括VEGFR1/2/3、PDGFR-α、FGFR1/2/3/4、KIT、RET。

在药物设计上,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都能抗血管生成,但仑伐替尼作用的靶点更集中、抑制作用更强,副作用也更少。而且,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乙肝(HBV)感染引起的肝癌占总病例的90%以上。而仑伐替尼对HBV相关肝癌的有效性明显优于索拉非尼,更适合中国的肝癌患者。

瑞戈非尼Regorafenib

瑞戈非尼是治疗肝癌的二线靶向药,也就是说,肝癌患者在索拉非尼一线治疗失败后可以服用这个药物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该药的靶点包括VEGFR1/2/3、PDGFR-α/β、B/C-Raf、KIT、RET、FGFR1/2。

卡博替尼Cabozantinib

卡博替尼也是治疗晚期肝癌的二线药物,经索拉非尼治疗后出现耐药的肝癌患者,可使用卡博替尼来延长生存时间。靶点包括有VEGFR1/2/3、TYRO3、ROS、UFO、TIE2、c-Met、HGFR、KIT、NTRK2、RET。服用卡博替尼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在10.7个月左右。

接受卡博替尼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死亡风险下降了37%。客观有效率大约为5%。

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

雷莫芦单抗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拮抗剂。它可以特异性结合VEGFR-2,并阻断VEGF配体,VEGF-A,VEGF-C和VEGF-D的配位。因此,雷莫芦单抗可以抑制由配体激发的VEGFR-2的激活,从而抑制配体诱导的增殖以及人类内皮细胞的迁移。

作为单一药物,雷莫芦单抗用于治疗甲胎蛋白≥ng/mL且之前已使用索拉非尼治疗过的肝细胞癌患者。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贝伐珠单抗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与受体相互作用,发挥对肿瘤血管的多种作用:使现有的肿瘤血管退化,从而切断肿瘤细胞生长所需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使存活的肿瘤血管正常化,降低肿瘤组织间压,改善化疗、免疫药物向肿瘤组织内的传送,提高效果;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持续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注意:在指南中,贝伐珠单抗是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使用(T+A方案)一线治疗肝癌的。

肝癌免疫治疗药物

肝癌免疫治疗药物总览

PD-1类

O药

纳武利尤单抗

K药

帕博利珠单抗

艾瑞卡

卡瑞利珠单抗

PD-L1类

CTLA-4类

T药

阿替利珠单抗

Y药

伊匹单抗

PD-1

O药(纳武利尤单抗)

药厂:百时美施贵宝

使用周期:两周一次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O药一线治疗肝癌,客观有效率在20%左右,二线治疗肝癌,客观有效率在15%左右。这比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当年临床试验中2%~3.3%的有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注:客观有效率是指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的患者比例。一线治疗是指患者被诊断后优先使用的第一种治疗方案。二线治疗是指一线治疗失败后使用的第二种治疗方案。

K药(帕博利珠单抗)

药厂:默沙东

使用周期:三周一次

K药可以治疗带有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或dMMR(DNA错配修复缺陷型)的实体瘤患者。意思就是说只要基因检测出MSI-H或者dMMR,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肿瘤患者,K药的有效率都较高。

K药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针对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癌患者,K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客观缓解率高达17%,疾病控制率62%。

艾瑞卡(卡瑞利珠单抗)

药厂:恒瑞

使用周期:两周一次/三周一次

年3月4日,恒瑞卡瑞利珠单抗肝癌适应症正式获批,用于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获批肝癌适应症的PD-1抑制剂。

PD-L1

T药(阿替利珠单抗)

药厂:罗氏—基因泰克

使用周期:三周一次

和PD-1一样,T药(Tecentriq)也是癌症免疫治疗药物,不过T药是PD-L1抑制剂。

研究发现阿替利珠单抗(T)联合贝伐珠单抗(A)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能够将死亡风险降低42%,将肿瘤进展风险降低41%。

CTLA-4

Y药(伊匹单抗)

药厂:百时美施贵宝

使用周期:三周一次

伊匹单抗是一种重组人类单克隆抗体,它与细胞*性T淋巴细胞(CTLA-4)结合,阻断CTLA-4与配体的相互作用。CTLA-4是T细胞活性的负调控因子,阻断后可增强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抗肿瘤的效应。

注:指南中伊匹单抗是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O+Y方案)二线治疗肝癌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