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村故事落幕 [复制链接]

1#

寒冬腊月,对于体质弱的老人是一道坎,一道难以跨越的坎。王金枝就没有熬过这个冬天,距离春节还有十几天,她终于闭上双眼告别了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七十八年前,她就想过死,却不想死皮赖脸多活了这么多年。她一生最喜欢的一段戏,就是豫剧《穆桂英挂帅》。王金枝从没有想过当巾帼英雄,只是杨家将里面的寡妇们唤起她守寡的难言之隐。

一个女人,守寡七十八年,其中的辛酸只能自己往肚里咽。曾国藩说自己是打碎牙齿和血吞,王金枝又何尝不是呢!不同的是,曾国藩的寿命没有王金枝守寡的时间长。王金枝熬过九十三个春秋,最终在这个并不寒冷的冬季落幕了。

按照风俗,刘家祖坟是忌动腊月土的。也就是说,王金枝的灵柩至少要放到正月,哪怕马上就是喜庆的春节。刘家哲对二伯刘言绪说,她算不上刘家人,要不,就埋到新河渠旁边的荒地吧!

耄耋之年的刘言绪厉声骂道,谁说恁大大(方言伯母)不是咱们刘家人,如果没有恁大大,咋会有咱们的一家子。记住,人不能忘本。刘家哲咽口唾沫没敢反驳。他找到兄弟刘家強商量,刘家強叹口气,二伯既然说了,咱就这样办吧,反正咱们已经伺候这么多年了,也不差这十几天时间,就让咱大大在祖坟入土为安吧。

王金枝十三岁嫁给了刘言聚,当时只有刘言聚八岁,是童养媳。刘秉承在村里是个小地主,家里有几十亩地。他膝下三个儿子。老大刘言聚,老二刘言绪,老三刘言财。兵荒马乱年月,算得上家庭殷实,但谈不上大富大贵。

王金枝的父亲王暖阳,本是小家小户,却被老抬(绑匪)绑走,搞得家破人亡。王暖阳回来后,看到家徒四壁,为了女儿的生计,把她卖给刘家。因为王暖阳和刘秉承原来就熟识,刘秉承说,我们也是勤俭持家,不习惯使奴唤婢,我看恁家闺女不错,人挺机灵,干脆就给我们的言聚当媳妇吧。

王暖阳非常感激刘秉承,私下对金枝说,刘家不嫌弃咱,你嫁到刘家后,一定要恪守妇道,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挑肥拣瘦。十三岁的金枝对婚姻还没有概念,但她深深记住了父亲的话。

那年是四二年,当时天灾人祸裹挟而来,大地疮痍,饿殍遍野。逃荒的人络绎不绝。刘家没有逃难,最初刘秉承还把粮食分给邻居,后来看到来年地里也不会有收成,要求家里紧衣缩食渡过难关。好在一家六口,除了刘秉承两口和金枝算是大人,费些口粮,刘言聚八岁,刘言绪四岁,刘言财还在襁褓中,生活再难,不至于没饭吃。

王暖阳选择去西北逃荒,临行前向刘家告别。刘秉承说,老哥,俺家尽管困难,但只要有我们吃的就饿不着你,你就不要走了。外面兵荒马乱的,路上也不太平。王暖阳谢绝了刘秉承的好意,他清楚,现在谁家里多张嘴,都是雪上加霜。金枝拉着父亲的手哭得泪水涟涟。王暖阳再三交代,恁娘死得早,你从小就是懂事的孩子。刘家是难得的好人家,无论爹爹能否回来,你都记住,要当个好媳妇。

王暖阳和金枝洒泪而别。王暖阳这一去,金枝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几年后,金枝还在期盼哪天,父亲能够突然出现在眼前。二十年后,金枝就不做这样的梦了,她知道他的父亲肯定是死了,具体什么时候死的,死在了哪里?永远是个谜。

村里十室九空,有些人悄无声息地死在家里。刘秉承还有村里仅剩的人,为了避免出现瘟疫,逐个把人埋了。那时还讲什么入祖坟呢?除了本族的人,按照次序草草埋进祖坟,大部分人都是用被褥一卷埋到村南的荒地。刘秉承担心以后逃难的人回来后,找不到亲人的坟,还在青砖上刻上死者的名字一同埋进土穴里。

刘秉承两口喜欢金枝,觉得她体质瘦弱,但性格刚强。是个懂事贤淑的好姑娘,平日就把她当成闺女看待。言聚调皮捣蛋,喜欢捉弄他的媳妇,金枝不以为意。她除了照顾言聚弟兄三个,还抽空去农田里干活。言绪从来不叫金枝嫂子,都是叫姐姐。言财是金枝抱大的,小家伙就跟金枝亲。金枝觉得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很知足。

四四年,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的日寇,悍然发动豫湘桂战役,进行最后的疯狂。刘秉承两口被国军逼着去战场搬运尸体,结果踩中地雷双双丧命。家里无疑塌了天,言聚知道号啕大哭,言绪和言财还不知道失去父母意味着什么。

本族的人帮着金枝埋葬了刘秉承两口子,他们看着金枝和三个孩子纷纷叹息落泪。以后怎么办呢?金枝做了难。本族的大伯给金枝出了主意,生活要继续,你还是卖些田地吧,生存要紧。当时人烟凋零,家里的田地都已荒芜,最终在大伯的张罗下,金枝廉价卖了田地。村里都是穷困人家,谁家里有多余的钱财呢,他们都承诺拿今后的粮食抵账。金枝万般无奈同意了。十五岁的金枝,从此担起家里的重任。她希望丈夫言聚快些长大,能够帮自己一把。

天有不测风云,在刘秉承两口死后三个月,言聚得了风寒,竟也离开了人世。金枝欲哭无泪,她觉得活着太难了。村外烽烟四起,战火纷纭,家里除了她,就是两个不懂事的孩子。金枝想一死了之,她不知道日子该怎么活下去。可看着可怜巴巴的言绪,还有走路摇摇晃晃的言财,她想起父亲的交代,还有公公婆婆昔日对自己的恩情。金枝咬咬牙,决定要好好活下去,把言绪和言财都带大成人。

解放后,村里以前逃荒的人陆续回来了,村里热闹起来。金枝家里分了十几亩地,还有一头耕牛。金枝二十多岁,扎着两条辫子,言绪也十几岁了,已经能够帮着金枝干农活,言财还小,但很懂事。金枝和言绪在地里干活,言财就在家里给他们做饭。

邻居胖婶可怜金枝,说你虽说嫁给了言聚,但还是黄花闺女,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你就走一家吧,人生苦短,别委屈了自己。金枝也有过这样的念头,可她看看身边的言绪和言财,还是断了念想。公公没有亲兄弟,自己嫁了人,谁来照顾两个孩子呢?丈夫言聚已经没了,她觉得对不起公婆,再狠心撇下言绪和言财,自己就太没有良心了,等到百年后,她在九泉下怎么向公婆交代呢?算了,认命吧!

村里的牛全顺三十岁死了老婆,撇下两个孩子,他喜欢金枝,就托媒人找金枝,只要金枝同意,他承诺会照顾言绪弟兄两个。金枝觉得全顺憨厚朴实,值得托付,可想想一家人带四个孩子,如果自己再生孩子的话,生活就太难了。她婉言谢绝了全顺的好意。

金枝想,以前最难的日子都已经过来了,等言绪和言财成了家,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自己究竟能活多久还不知道。生产队时,队长崔瘸子觊觎金枝的身子,一次在玉米地里要占金枝的便宜,是言绪救了金枝。言绪打跑崔瘸子,对哭泣的金枝说,嫂子,你嫁给我吧,我保护你一辈子。

金枝看着长成的言绪说,傻子,我比你大那么多,又是你嫂子,你要找个年轻漂亮的。言绪哭着道,嫂子,你算什么嫂子呢,我哥死那么早,你太苦了。金枝说,不管我和你哥成没成婚,村里人都知道我是你嫂子,这种傻话不要说,我不想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六零年,大饥荒,言绪为了家里有口吃的去偷粮食被打折了腿。金枝哭得死去活来,她心疼言绪,言绪和言财尽管称呼自己嫂子,但他们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么多年相依为命,早是一家人了。

言绪因为残疾,一辈子没结婚。文革前,金枝给言财办了婚事。娶了邻村的钱梅花。言财是金枝一手带大的,他对父母没有印象,对金枝的感情,就如母子。他说过,金枝嫂子就是他家的恩人。他一定要为金枝养老送终。

钱梅花肚子也争气,五年里给刘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家哲,二儿家强,可怜女儿小时得了大头瘟夭折了。言财自小就对孩子说,你们要好好待大大和二伯。咱们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

言财九几年得肝癌死了,钱梅花前几年也死于心梗。金枝老了,佝偻的身子就如虾米,牙齿掉光了。金枝看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熟悉的人逐个死去,她其实早就不想活了。好在言绪活着,两人还能说说话。刘家哲和刘家強的年龄也不小了,六十出头的人了,已是儿孙满堂。他们没见过大伯,对金枝的感情并不深厚。

言财两口在时,他们还对金枝毕恭毕敬,父母过世后,他们很少到金枝的院子里来。以前送饭都是派儿子和女儿,现在是让孙子孙女。二伯言绪脾气不好,经常骂他俩,他俩不敢张狂,毕竟那是亲二伯,有着血缘关系。

刘家哲和刘家強早就说好了,刘家哲照顾金枝,刘家強照顾言绪,他们百年后,两个院子就由两家给分了。村里已经不划宅基地了,一个院子都能卖好几万。

现在金枝死了,刘家哲心安了,他知道大大娘家没人,就想草草把大大埋了。既然二伯不同意,那就只能等等了。他见过大伯的坟,光秃秃的快和土地持平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