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一份从从北京拍来的加急电报,摆到了江西省省长邵式平的办公桌上。
这封电报是中央组织部长安子文亲自发来的。电报中,安子文告诉邵式平:年10月红军长征前,一些红军将领将无法带走的子女寄养在苏区老乡家里。如今全国解放了,寻找这些孩子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中央决定由江西省委、省政府出面,寻找这些红军的后代。
电报中安子文特别强调了一件事:这些孩子里,有一位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毛毛。毛毛离开父母时年仅两岁,要江西方面一定想办法找到他。
一、
毛泽东一生有过10个子女,其中五个是贺子珍生的,但只有李敏平安长大成人,其余几个要么童年夭折,要么失落民间。
邵式平明白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失去孩子更为痛苦的事了。恰好此前不久,贺子珍给邵式平写过一封信,请求他帮助寻找自己失踪的儿子毛毛。如果能找到毛毛,对贺子珍来说一定非常欣慰。
想到这里,邵式平通知民政厅长朱开铨,要他组织精兵强将寻找毛毛。
朱开铨接过任务后,立即想好了寻找毛毛的人选。这个人名叫王家珍,是刚转业到民政厅优抚处的一名年轻的志愿军军官。
王家珍是一位转业的志愿军侦察连长,头脑十分灵活,曾在朝鲜战场上完成过许多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仅凭缴获到的半张电文,便带着侦察连端掉了敌人两个团级指挥部。所以朱开铨王家珍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王家珍来到朱开铨的办公室后,朱开铨把贺子珍的那封信交给了王家珍。
贺子珍在信上说,毛毛年11月出医院,是她和毛泽东生的第二个孩子,大名毛岸红。
毛毛长得很像毛泽东,尤其中一双大眼睛,像极了父亲。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孩子,医院,都要抱着毛毛抱亲个不停。
就算孩子睡着了,他也会站在孩子的摇篮边,静静地看着孩子的脸。毛毛一醒,毛泽东就会抱着孩子对着别人炫耀说:这是我们家毛毛!他长大了肯定比我有出息,我才一个毛,他有两个毛,比我多一个呢!
毛毛从小便很“粘”爸爸。一岁多的时候,就知道站在门口等爸爸回家,说是要等爸爸一起吃饭。毛泽东经常忙到很晚回家,毛毛等饿了,贺子珍让他先吃饭,他总是摇着头对妈妈说:“我不饿,我要等爸爸回来一道吃。”
二、
长征前,毛毛刚满两岁。虽然舍不得,但毛泽东和贺子珍也只能狠下心来,把孩子留在当地,因为这么小的孩子,显然不可能带着一起长征。
长征前,当时的中央决定把毛泽东的弟弟、闽赣军区司令员毛泽覃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所以毛泽东决定把毛毛交给留下毛泽覃和贺怡夫妇照顾。这两人一个是毛毛的三叔,一个是毛毛的小姨,交给他们,贺子珍也能放心一些。
虽然是把孩子交给叔叔和小姨照顾,但做为母亲,贺子珍哪里会不牵挂呢?临行前,她想办法弄了点棉花,剪开自己的一件军装,亲手给毛毛缝了一件小棉衣,然后依依不舍地把毛毛交给了毛泽覃夫妇......
主力红军离开苏区后,敌人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疯狂的“围剿”。为了毛毛的安全,毛泽覃把毛毛秘密转移到瑞金一个老乡的家里。当时的毛泽覃考虑到知道毛毛身份的人越少越好,所以在没有把毛毛安置的地方告诉任何人,包括妻子贺怡。
当时贺怡怀有身孕,没有随毛泽覃行动,而是在赣州从事地下工作,所以毛泽覃即使想告诉妻子,也没有机会。
年4月25日下午,毛泽覃率领游击队在瑞金县黄田坑村遇上了敌人。为了掩护战友撤退,毛泽覃壮烈牺牲。此后,再也没有人知道毛毛的下落。
虽然不知道毛泽覃把小毛毛寄养在哪位老乡家中,但贺子珍和贺怡都相信,小毛毛还活着。因为敌人要是真的抓到了毛泽东的孩子,肯定会大肆宣传,既然没有宣传,那就说明敌人不知道毛毛的身份,毛毛一定还活着!
作为毛毛的姨妈,看到贺子珍经常因为思念毛毛落泪,贺怡的心里一直感觉有愧。姐姐把孩子交给自己和毛泽覃,但孩子却失踪了,贺怡感到很对不起姐姐。
三、
江西解放后,贺怡被决心一定要找到毛毛。
年11月上旬,贺怡得到一条线索:赣南某村有个孩子,有可能是毛毛。于是她乘坐一辆吉普车,前往赣南寻找毛毛。
到了赣南后,贺怡发现那个孩子和毛毛很多地方不符,根本不是毛毛,于是决定返回吉安。
11月21日晚,贺怡的吉普车在泰和县澄江镇丰塘桥边发生了车祸。
据丰塘村的肖春棠老人回忆,贺怡出事的那天晚上,他和几个村干部正在村民陶新秀家开会,听见远处传来救命的声音。
大家出门一看,发现丰塘桥南端五、六米处,一辆挂有“军管会”车牌的帆布吉普车四轮朝天翻在路边水坑里,吉普车的车篷都被压弯了,里面有人在喊“救命”。
村民们用一根木头撬开车门,救出了司机和后座上的一名女子后,发现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贺怡,被压在变了形的驾驶室前座,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凌晨时分,吉安专员公署专员颜志敏赶到现场。确定贺怡遇难后,颜志敏找来一付棺木,由丰塘村的村民肖满珍为贺怡擦洗干净身上的泥污,梳理好头发,装入棺内运到了吉安。
了解完这些情况后,王家珍心里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瑞金人,王家珍从小便听说过贺子珍的不少传奇故事,对于这位老大姐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意。倘若能够帮助她找到毛毛,将是自己一辈子的骄傲。王家珍暗暗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找到毛毛!
王家珍来到瑞金后,瑞金县委、县政府也表示一定会全力协助他寻找毛毛。县政府特地找来了十几位当年的老红军,向他们打听有关毛毛的消息,可老红军们都表示不知道毛毛的下落。
王家珍并没有泄气。他决心哪怕走遍全县的所有村寨,也要找到毛毛!
就这样,王家珍开始了艰难的寻找。可一个半月过去了,他走访了近百个村子,仍然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
得知王家珍的寻找工作不顺利之后,陪同王家珍寻找的同志提了个建议:何不去县里的档案馆查一查,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一语点醒梦中人。王家珍感觉这是个好办法,于是来到县档案馆。果然在年的《瑞金县志》中查到了一条记录:“共党魁首毛贼泽东,生有一子寄留瑞邑。”
虽然只有廖廖十几个字,但却让王家珍更加坚定了信心:毛毛确实被寄养在瑞金!“只要毛毛还活着,我就一定能找到他!”
四、
几天后,王家珍在叶坪乡打听到了一个消息:该乡朱坊村的朱盛苔,当年收养过一个红军的孩子!
朱盛苔是个50多岁的农民,看上去非常憨厚老实。王家珍一到朱家,他便告诉王家珍:承“我们是收养过一个红军孩子,小名也叫毛毛。后来我们让他随了我的姓,现在叫朱道来。”
“小名也叫毛毛!”这六个字犹如一道惊雷,让王家珍心跳不已。他忙不迭地问道:“朱道来在哪?带来让我看看!”
没想到朱盛苔却叹了口气:“唉,道来被人领到南京去了!”
见王家珍面露惊愕之色,朱盛苔缓缓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对王家珍回忆起了二十年前的那件往事......
年农历的九月,朱盛苔和乡亲们听到一个沉痛的消息:红军要离开瑞金了!大伙都知道,红军走了,白匪再来欺压老百姓,就没有人帮穷苦人了!可做为老百姓,他们虽然舍不得红军,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九月底的一天,朱盛苔正在吃饭,一个乡苏维埃干部带着一名手里抱着一个孩子、红军干部模样的人来到了他家。那位苏维埃干部对朱盛苔说:“老乡,这孩子是红军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去打游击了,请你们帮忙抚养一段时间,行不行?”
这时,孩子似乎感觉到什么,突然哭了起来。朱盛苔的妻子黄月英连忙抱过孩子,将手中的红苕掰开喂到孩子嘴里,孩子这才渐渐止住了哭声。
朱盛苔打量了几眼孩子,发现这孩子额头很高,眼睛很大,看上去十分机灵可爱,正被黄月英抱在手里大口大口地吃着红苕,看样子是饿了。他和妻子对望了一眼,见妻子不反对,便用力点了点头。
那名红军见朱盛苔答应了,于是将手上的一个包袱放在朱家的桌子上,对朱盛苔夫妇鞠了个躬:“大哥大嫂,孩子就托付给你们了。孩子小名叫毛毛,不管发生什么,请你们一定保护好他,我替孩子的父母谢谢你们了!”
红军走后,朱盛苔夫妇打开他留下的包袱一看,里面是一件用军装改成的小棉袄和几件衣服,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
留下孩子后,朱盛苔告诉妻子:白军要是来查孩子的来历时,就说孩子是半道上捡来的。出于这个原因,朱盛苔顺便给孩子取了个大名叫做"道来",意思为半道上捡来的。
尽管家里不富裕,但朱盛苔对这个孩子比自己亲生的还要好。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先让道来先吃,自己的儿子都要等道来吃完后再吃。
最让朱盛苔担忧的,是白军总会时不时地来各个村子搜查红军以及红军的后代。
年2月的一个晚上,天气格外寒冷,熟睡中的朱盛苔被狗吠声惊醒,知道日白军来了,便抱着用小道来躲进了村后的山里,天亮后白军走了才敢回家。那天晚上,朱盛苔怕道来冷,把自己的棉袄脱下紧紧包住道来,自己则被冻生了病。
在朱家,道来生活了整整19年,朱盛苔夫妇为道来的成长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让这对夫妇欣慰的是,道来很聪明,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成绩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
邻居们都说,道来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每次听到这话,朱盛苔心里都乐开了花。
可就在前不久,朱家却来了一位从南京来的中年妇女,说道来是她的孩子,她这次来就是专门来接道来的。
陪同这名妇女的瑞金县民政部门的同意告诉朱盛苔,这个妇女的丈夫是一位红军干部,在反围剿中牺牲了。牺牲前半个月,把他们的孩子留在了瑞金。
这位妇女来到朱家后,一口咬定包袱里的小棉袄是自己亲手缝制的,朱道来就是她的亲生儿子,要把道来带到南京去。
朱盛苔夫妇考虑到她是道来的亲娘,自己总不能霸占着人家儿子不还吧?再说为了道来的前途着想,去南京也比留在瑞金乡下要好得多。所以这对淳朴的夫妻虽然舍不得,但还是让她带走了道来。
五、
王家珍听完朱盛苔的讲述后,感觉这事有点蹊跷:那个妇女仅凭一面之辞,便认定道来是她的孩子,似乎有些鲁莽。再加上看到道来后,她并没有喊过一句“毛毛”这个小名,是忘记了自己的孩子有过这个小名,还是其他原因?
为了慎重起见,王家珍要来了道来的照片,发现道来这个孩子长得确实很像年轻时的毛泽东。
这时,朱盛苔又和王家珍说起了一件事:朱道来被接到南京后,那个女人对道来并不太好,道来甚至写信告诉他,自己想回瑞金。一般来说,一个妈妈找到失散多年的孩子后,怎么可能对孩子不好呢?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女人把道来接到南京后,发现道来不是她的孩子?
带着这些疑问,王家珍回到了南昌。朱开铨和邵式平听完他的汇报和看法后,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向中组部作了汇报。中组部很快回电,要王家珍与黄月英去南京把朱道来接到上海,让贺子珍亲自辨认。
年6月,朱道来终于站在了贺子珍的面前。一见到朱道来,贺子珍的眼里便溢出大滴大滴的泪水,用颤抖的声音喊道:“是毛毛,他就是我的毛毛!”
为了稳妥起见,王家珍又拿出了那件小棉袄,让贺子珍辨认。贺子珍一眼便认出,这是自己20年亲手用千针万线缝制的,自己一辈子也不会认错的!
为了确认朱道来就是毛毛,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与夫人李立英也特意赶来帮忙辨认。两人看到朱道来后,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这孩子很像年轻时的毛泽东!
贺敏学为人谨慎,虽然他心里认定朱道来就是毛毛,但还是提出带毛毛去验血,看看他的血型与贺子珍是否相同。没两天,结果出来了:两人的血型完全相同!
验完血型后,贺敏学把朱道来和黄月英、王家珍请到自己家,摆了一桌酒席,一是祝贺找到了毛毛,二是感谢黄月英对道来多年的养育之恩,三是感谢王家珍费尽周折,帮助找到了毛毛。
上海市委把找到毛毛的消息向中央进行了汇报后,中组部发来通知:要朱道来、黄月英、王家珍去一趟北京。贺子珍虽然没被邀请,但她仍然很开心,她给女儿李敏写了封信让道来捎去,信中告诉李敏:朱道来就是我以前给你讲过的那个哥哥毛毛!毛毛到北京后,你要带他好好在北京玩玩,陪他去看看你爸爸,让你爸爸高兴高兴!
朱道来一行来到北京后,暂时住在中组部招待所。第二天李敏便找上门来,见到朱道来后,很自然也很亲切地叫了声“哥哥”,又拉着带朱道来和黄月英去颐和园玩了一整天。
朱道来在北京期间,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颖超、康克清、帅孟奇等人都来看望过他,大家都感觉朱道来应该就是毛毛,帅孟奇还把朱道来接回家住了几天。
黄月英在北京住了些天后,便提出想回瑞金。虽然她没什么文化,但也看出来道来的父亲应该是谁了。这位善良的农家妇女并没有邀功,也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她最欣慰的是:道来找到了父母,自己心头的这块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六、
眼看这件事将会迎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可半路上却杀出来个“程咬金”,让整件事的发展急转直下。
这个“程咬金”,就是那位南京的妇女朱月倩。也不知道她出于什么目的,在得知朱道来住在北京中组部招待所后,跑过来大吵大闹,口口声声说朱道来是她的孩子,谁要是抢她的孩子,她就死给谁看。
朱月倩在大闹招待所的同时,还写信给中央办公厅,咬定朱道来是自己的儿子,其他结果都不对。周恩来只得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位拥有宽宏博大胸怀的伟人,也许是不想伤害那名南京女人的感情,毛泽东思考良久,对这件事做出了最后的结论:“管他是哪个的孩子,都是革命的后代,把他交给人民,交给组织吧!”
毛泽东一语既出,关于朱道来身份之争就此停止。朱道来既没有回到贺子珍身边,也没有跟那个朱月倩回南京,而是被组织上送到了帅孟奇家里,由帅大姐照顾。
朱道来留在北京后,与王家珍一直保持书信联系。王家珍从朱道来的来信中得知,朱道来先是被插班到清华大学,并于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防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工作。年12月,朱道来因肝癌去世,年仅39岁。
朱道来离开上海后,贺子珍再也没有见过她心中的这个“毛毛”。朱月倩虽然在朱道来工作后见过朱道来,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朱道来从不喊朱月倩“妈妈”,也从不使用自己给他取的名字“霍小青”。
朱道来的养父朱盛苔于年病故,养母黄月英则在年去世。两人去世时,都不知道围绕朱道来发生的变故。也许对这两位淳朴的农民夫妇来说,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反而更好一些吧!
参考资料:
刘晓农:《寻找毛泽东儿子毛毛之始末》